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2)

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2)

摘要: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出于对粮食自给水平的重视和我国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的客观现实,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极为重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20年,粮食生产和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三、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呈现长期增长并伴随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粮食增产基础不牢固,脆弱性突出,农业增产靠天靠化肥农药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抗灾能力比较薄弱。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普遍建设滞后,目前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左右,全国仍有9 亿多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而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最大威胁,2005年农田干旱面积为5.82亿亩,2007年达到7.35亿亩,粮食生产的基础脆弱性突出。粮食增产对播种面积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粮食单产贡献仍然偏低。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贡献率虽然已经提高到50%左右,但仍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粮食产业发展的外延性依赖严重。

二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且浪费严重。人口数量的上升是拉动粮食消费量增加的最直接动力。从1949年5.4亿到2013年末的13.6亿,我国人口增长了1.5倍。到2020、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和15亿,人口增长将导致粮食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另外,彻底解决目前仍处于营养不良甚至饥饿中人口的吃饭问题也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任务。与此同时, 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拉动力。由于肉蛋奶等食物均需粮食转化, 表现在饲料粮和其他食物消费会明显增加, 因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增长将会占需求总增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 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珍惜粮食的观念,粮食损耗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农户储粮损失每年约达1600万吨左右, 运输装卸中的撒漏损失每年达800万吨左右, 加工环节每年损失达130亿斤, 全国每年餐桌浪费的食物相当于1800-2200亿斤粮食。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从长期看,我国将存在三个方面的耕地压力。一是城市扩建、新城镇建设和交通发展等的直接占用。二是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断增加的城镇居民,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日益增加的需求,与种粮争地。三是耕地有效耕层日渐变薄, 土地质量严重降低。另外, 水资源对粮食供给的制约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26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加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的粮食生产中心北移,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主产区缺水的矛盾。

四是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从事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增加,大量的优质劳动力离开农村。种粮的比较收益远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迫使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甚至退出种植业。农业劳动力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现象,显示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不仅面临着数量减少,而且面临着劳动者素质降低的双重问题。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以及种植业内部的竞争,抬高了土地租金,增加了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 成为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2004开始,财政“三农”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各项补贴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益,激发了种粮积极性,但一旦政策支持强度减弱,或惠农政策不足以弥补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损失时,粮食生产就可能会出现波动。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