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出于对粮食自给水平的重视和我国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的客观现实,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极为重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20年,粮食生产和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出于对粮食自给水平的重视和我国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的客观现实,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极为重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20年,粮食生产和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粮食生产成就巨大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整体呈现产量大幅上升、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和单产不断提高的趋势。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上升到了2014年的60709万吨。从生产角度看,我国粮食生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58年,粮食产量跨越两亿吨,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是播种面积增加和战后恢复性生产等。1958-1977年,我国粮食产量跨越3亿吨, 粮食产量虽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受政治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增速较慢。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跨越4亿吨, 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1985-1996年,粮食产量跨越5亿吨, 得益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粮食单产水平的明显增长。1997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跨越6亿吨, 粮食产量呈现徘徊上升趋势,单产增长变慢。

二、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四大主要特点

一是播种面积波动中略有上升。总体上看,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之前,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8000万公顷以上,1999年达到最高点8604万公顷。1999-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2003年一度跌落到7257万公顷的历史最低水平,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低迷引起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挤占。2003年至今,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价格升高和需求拉动的刺激,粮食播种面积开始缓慢平稳上升, 2013年达到11196万公顷。

二是单产水平稳步提升。我国粮食总产量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能保持增长,粮食单产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粮食单产达到5376.30公斤/公顷,为1978年的2.1倍,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但是, 粮食单产增速有限,2003-2007年,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年均单产增幅分别为2.3%、1.5%、4.0%和1.8%, 而2008-2012年期间,年均增速分别降为1.7%、0.8%、1.2%和1.4%,均呈现下滑趋向。

三是品种结构变动较大。整体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都有增加,但是不同阶段拉动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品种不同。上世纪90年代,稻谷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拉动力。进入新世纪后,玉米逐渐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于2002年超过小麦,2007年超过稻谷,总产量在2012年超过稻谷,也成为了粮食十一连增和粮食产量成功跨越6亿吨的主要动力。

四是生产布局发生明显改变。首先,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北移。改革开放之初,南方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西部粮食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随着南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目前已不足30%,而北方各省份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3年已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7.18 %以上。其次,粮食生产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越来越强。1978-2013年间,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生产了全国70%-75%的粮食, 主销区粮食生产所占的比重仅为5.4%,与1978年相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