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涂鸦”——废墟上被拆除的记忆!

“拆迁涂鸦”——废墟上被拆除的记忆!

   【事件介绍】

 

上海拆迁涂鸦 废墟变舞台

近日,两位涂鸦艺术家在上海的一个拆迁废墟进行的涂鸦创作走红网络。作者之一、上海艺术家施政介绍,创作中,意识到了市民对老房子生活的留恋,是“在写实的伤口上,撒一点忧伤的盐”。

涂鸦的地点位于上海康定路600弄,这是闹市区,周围高楼密布。弄堂口堆着废旧的木材,里面是一大片遗留的废墟,多是建筑垃圾和居民废弃的生活用品。

涂鸦的作者是上海艺术家施政和法国街头艺术家Julien Malland。从2014年12月24日左右开始,持续创作了两天。施政回忆,当时Julien Malland在上海做展览,想做街头涂鸦艺术,通过经纪人找到了他,两个人决定一起合作。

“没遇到什么阻拦,居民觉得蛮好玩的,很配合。也没有受到政府方面的阻力”,施政说。这是个典型的老式上海弄堂,施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于弄堂生活非常熟悉。Julien Malland也意识到上海市民对于老房子的留恋。两个人的态度也在作品中展现出来。施政在墙面上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Julien Malland再配图:一个女孩在“拆”字的包围下,试图钻进一个树洞。在另一幅作品中,一个小女孩举着他画的老房子。

他们有意识地借用这些残破的老房子入景。在一幅作品中,一个女孩怀里抱着一栋房子,脸颊部位,正好是墙面的凹痕,看起来像是她的眼泪。

施政介绍,有几幅作品还是施政7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创作的。施政把儿子在草稿上画的动物图案,喷涂放大到了墙上,又在旁边喷上“拆”字。“他的风格比较写实,我是在写实的伤口上,撒一点忧伤的盐。”施政评论两人的风格。

在静安区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里,静安区103街坊将与周围的创意园区统筹融合,“打造时尚信息发布的高地。”在拆迁工地上涂鸦,寿命通常比较短暂。施政表示,他做好了准备,“涂鸦,就是为了不知去向。”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