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宣传 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宣传 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摘要: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能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把握方向、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和国家的未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能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把握方向、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和国家的未来。

一、高校课堂教学面临挑战的复杂因素

高校课堂教学在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课堂教学中存在有少数不当言论的现象,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是各种思潮的汇集地,有的教师政治意识不强,忽视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教师在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强调“直面真实”而忽视正面引导。

三是有的老师对各种社会思潮,认识模糊。

四是大学生在成长中有“逆反”心理,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学生而“语出惊人”。

五是各种势力把高校作为角力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有个别教师在认识上和立场上出现偏差成为其代言人。

除去个别教师的立场问题外,出现上述情况还有深层原因:

一是意识形态弱化淡化了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区别的倾向,受这种倾向影响,教师忽视在教学中的政治责任意识。

二是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价值观和制度的差距,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呲必中国”。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短短几十年间浓缩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各种矛盾凸显并交织在一起,各种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有的学者、各种传播媒介夸大中国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美化当下西方国家,缺乏历史的比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价值观和制度的差距,这种影响反映到课堂上一方面是“呲必中国”,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另一方面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

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中出现的教条化、形式化、庸俗化的现象,使得一些教师认为只有远离才显示出学术性。

主流意识形态在研究和宣传中有如下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空泛的解读,把马克思主义泛化、工具化、“西”化、神圣化,把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化、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标签化等等,这些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质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斥,认为它们是纯粹的政治,而教师作为学者要强调和注重学术性,必须和政治远离。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