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谈毅: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与价值追求(2)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谈毅: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与价值追求(2)

摘要: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需要诚心诚意一丝不苟来对待的,甚至要在荒僻的江野,老旧的房屋中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不应该有经国济世的情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自身的立场,处理好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如果我们单方面承认和主张淡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那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就只能意味着妥协、放弃和服从。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需要诚心诚意一丝不苟来对待的,甚至要在荒僻的江野,老旧的房屋中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不应该有经国济世的情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自身的立场,处理好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如果我们单方面承认和主张淡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那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就只能意味着妥协、放弃和服从。

     培根说“知识的合法性在于功用”。学术立功、立德、立言之功效自古到今仍不失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一味仿效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而要更主动地走进社会实践,将我们的知识和研究心得贡献于社会,造福于社会。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而我们的“义”之所在就是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向,用专业的眼光和学术的视角,通过通俗而又入理的语言进行公民化表达,能用清晰的理论思维、独到的研究视角和精辟的学术话语分析社会已有的或预测即将出现的公共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需要高尚者寂寞而又孤独的探索,更需要“勇于实践”的勇气。如果我们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014年,一个叫赤崎勇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回想1981年在半导体国际学会上,当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候,整个会场没有产生任何反响,甚至没有一个人有兴趣就该研究成果向赤崎勇发出提问。这位如今的诺贝尔奖得主这样描述了自己当年的落寞:“我孤身一人,在荒野前行。”我想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都应该有在踏上学术这条“孤高之路”的准备,只不过在我们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因为为国为民的理想鼓舞着我们相伴而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2013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

宣讲家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张小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