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公众有序参与立法

怎么看公众有序参与立法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立法参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正确理解和对待立法参与,需要澄清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立法参与具有特殊重要性

一方面,立法是建章立制的国家治理活动,具有形成与塑造正式社会利益格局的功能,在一个讲求和追求民主、法治的国家,立法参与应当和可以是最为富有吸引力、关注度和博弈性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实践之一。这即是为什么在提出立法主导与立法参与相统一的立法工作体制机制后,强调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指向和缘由所在。

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的转型发展时期,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于法有据和主动适应两者并行不悖。相对于此前改革与立法关系的变革,不仅反映在时序关系上,而且反映在价值关系上。立法是改革决策的再论证和法定化,通过立法过程和程序并不是单纯寻求和外在赋予改革决策的形式合法性,而是使之在社会公开的层面接受检验、审议与修正。因此,参与立法决策绝不仅表现在对改革决策的确认,而是对改革决策的再思考、再设计和再完善。这样,立法参与就不仅仅是对于立法的参与,而是对于“变法”即改革的实质参与、必要参与和刚性参与。立法参与就是对改革决策的参与,是对改革决策的合宪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操作性的群众检验与民主评判,是对改革决策的协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衡量和促进,是对顶层设计和方案规划的参与,是对改革力度、承受程度和发展速度的综合考量与中和审视的过程。

健全立法的社会支持系统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进行重大法律法规草案的讨论评议,提出既能够体现和反映局部利益、特殊利益又能够充分考虑与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相协调的、富有建设性的法律规范设计方案。

发挥多类型、多界别、多层次社会组织的团结动员协调集聚功能与优势,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以及新兴社会公共组织,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均纳入立法联系社会的网络化建构中。

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建议收集系统,多样化、灵活性地设计进行公众参与、利益相关方对话交流协商、公众咨询及利益冲突的协商调和的程序、方法与技术方式,比如在线的公民投票决定、电子与书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方式,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立法听证中,广泛吸纳和合理确定利益相关者,在多类型、长半径中增强其代表性。并可以尝试委托第三方主持人。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