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

各位代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履行首都职责,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两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我们在做好“四个服务”方面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全市各项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首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北京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去年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有关具体情况,市政府已向大会提交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各位代表,冷静审视新阶段首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差距。主要是:人口规模调控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治理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城乡结合部建设亟待加强,遏制违法建设、非法经营等行为仍需加大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水平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改革创新有待深化和突破;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与资源配置不均衡并存,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隐患,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在一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当中,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违反党纪政纪问题、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改进作风和勤政廉政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问题所在就是努力的方向,人民期待就是工作的目标。我们将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在首都经济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和明显。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必须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四个中心”的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新目标,贯穿于全市各项工作之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法治政府建设,推动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向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迈出坚实步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4%和2.5%,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必由之路。要认真对接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的思想,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推进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逐一列出清单,拿出具体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疏解一般制造业,禁止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建扩建制造业。加快疏解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他区域性批发市场逐步制定调整疏解计划。积极推动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转移和疏解,促进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和人员交流,探索共建大学新区、研发新区、创业园区和职教园区;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的护理医院和康复医院;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周边地区建设养老服务基地,提高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

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制定实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对接协作年度任务项目清单,尽快取得新的成效。抓好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跨省市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促进区域重点城市公交“一卡通”。以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水源保护林、风沙源治理等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合作项目,推进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生态建设。立足合作共赢,推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新机场征地拆迁和外围设施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探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做好跨行政区、跨领域规划对接,推动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监测、执法体系,积极探索共建产业园区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机制。逐步建立三地统一的企业产权、知识产权、林权矿权等市场化流转制度,推动制定跨区域的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旅游等资源共享,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

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协同创新支撑,以中关村和共建园区为依托,推动建设跨省市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开展联合攻关,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链条,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推进一体化的技术市场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的联合培养,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