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工程,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能效提升。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剩”项目。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加强西江流域水环境和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治理,强化天然林、珠防林、海防林保护和建设,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九洲江等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自治区本级安排14.64亿元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我们要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特色品牌,让老百姓呼吸上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洁净的水、吃上更安全的食品,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六)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担起民生工程的重大责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重。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和“八大工程”,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自治区本级增加投入10.23亿元,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为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奠定坚实基础。新建学校312所,其中幼儿园181所、义务教育学校125所、普通高中6所;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000所;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分类管理、分类建设、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北部湾大学;建设好20个协同创新中心、2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增8000名左右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和200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特岗教师。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惠及全区人民。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有效举措。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以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0万人左右。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中自治区本级增加生态移民扶贫工程资金1.15亿元,实施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和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快滇桂黔石漠化广西片区扶贫攻坚步伐。完善扶贫绩效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使贫困群众真正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就业是收入之源、民生之本。按照“就业优先”原则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本级增加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产业转移。加快7个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园建设。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群众都有事干、有钱挣、有奔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