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讲话展示出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崇高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就此吉林、湖北、山东三省的纪委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解读,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我国反腐败斗争工作的艰巨必要性,这对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吉林省纪委书记崔少鹏: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亡国,而真反腐败则会兴党兴国。
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
(一)形势严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
——严峻性: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发生。腐败官员敛财数额巨大令人震惊,在高压反腐态势下,仍然有人我行我素,不收敛、不收手。
——复杂性: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共腐关系圈”。
现在腐败和反腐败呈现胶着状态,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错误认识:“不反腐败要亡国,真反腐败要亡党”
正解: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亡国,而真凡腐败则会兴党兴国。
腐败分子祸国殃民,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不得最腐败分子就必然得罪党和人民。有人担心腐败分子在高压之下会孤注一掷,疯狂反扑,但是决不能低估党和人民的力量和决心。邪的就是邪的,邪不压正,谁要想同党和人民对抗,下场必将是身败名裂。
腐败问题是大问题,是重症、顽疾,只有重症用猛药、顽症持续医,才有可能去疾治愈,如果力度稍有松懈,,或者目标稍有偏移,就会前功尽弃,“四风”又会反弹,腐败又会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二)一往直前
阵地立场须坚守
立场不动摇、目标不改变、重点不转移、职能不发散,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前提。始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责主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和惩治腐败。
成果巩固要强化
珍惜已有成效,强化“不敢”“不能”“不想”,着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坚决克服组织涣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改革拓展必深化
“四风”问题会出现新形式、新动向,因此要在惩治腐败工作中紧盯“四风”问题,深入开展专项巡视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健全党内监督等制度。同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