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

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

搭建服务平台。统筹区域服务资源,选择中心村或规模较大村、发展有潜力的村,搭建区域群众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调解室、基层文化站等服务资源,下放证照办理、户籍计生等21项紧贴群众日常诉求的服务事项。二是建立群众接访平台。设立群众接待室,安排村干部、老党员等“坐诊”接访,现场听取意见、化解矛盾。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吸收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开展“党员公益日”、认领“公益服务岗”等形式,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多元化。

下延服务资源。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引导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向区域党委倾斜,增强区域党委的服务功能。一是下沉力量。区四套班子每人联系一个区域党委,定期走访服务、解决问题;乡镇党委会每月至少1次开进区域党委,乡镇干部每周至少3天在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区机关干部每月至少服务1次。二是下放权限。将“村级事务初审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干部选任建议权”等6项权限下放给区域党委,明确乡镇干部年度考评、提拔使用需征求区域党委意见。三是下移资源。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每年给予建设经费补助,由区域党委统筹配置。

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合作,农民群众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以强带弱、难事共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区域党委发挥其协同作战、合力破难的职能,通过统筹各方合力,以强带弱、集中商议,先进带后进、先进帮后进,有效发挥了强村强企的带动辐射作用。最早试点的赤松镇赤松山区域党委,其下辖的下新屋村是一个镇干部都进不了的后进村,但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涉及该村90宗土地和39宗房屋拆迁。面对村民联合拒拆,该村干部束手无策。赤松山区域党委及时相助,发动周边村的党员干部,以亲情、友情关系分头做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取得38户签约的重大突破。

集体议事、抱团取暖,解决了以一己之力办不了的问题。区域党委把区域内的各类党组织拧在一起,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抱团合作,通过集体协商联合解决问题,使原本相互推诿扯皮、单打独斗无力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如多湖街道高教园区党委将上海财大浙江学院、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等3个学校党组织,以及学校周边7个村(社区)党组织共建。区域党委成立后,帮助学校在用水用电、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积极协调,实行治安联防,开展公益服务,有效解决了村和学校在用地、治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

资源集聚、服务集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服务。区域党委有效整合了辖区内各类服务资源,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了高效平台,有效避免了许多部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抓各的事、各干各的活”的“单打一”现象,确保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下接地气、锤炼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干事。全区机关干部沉到社区、融入一线,接了地气、正了风气,办了民事、顺了民意,为干部提供了锤炼作风、检验作风的平台。通过建立区级领导包干联系制度,督促区级领导常下基层走走,解决了与基层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通过乡镇党委会进村召开和乡镇干部“在村考勤”,推动乡镇力量主动沉到农村一线,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难题;通过实行机关干部服务社区,全区1000多名机关干部在基层开展服务,变原来浮在机关管理为现在走村入户服务,有效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促进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作者:浙江省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华市金东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