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思维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以法治思维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成为时代主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根本上厘清法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强化法治思维,担当使命,充满自信,锲而不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法治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关系

不矛盾。加强法治,严格的法律必然成为调节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标尺。有人造出“矛盾论”说,法律是“硬杠杠”,加强法治就是“讲逗硬”,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常用“化骨绵掌”,讲求和风细雨、以情化人,因而两者是矛盾的,“一切依法,思想政治工作就莫法”。对此,应从本质上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确是柔性的教育和工作,但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关系中人们的行为守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依循道德律令来直击人心,调节人与人关系。两者一个靠固化来强制,一个靠内化来约束,一张一弛、一虚一实,共存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矛盾。

不多余。加强法治,意味着一切工作就要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有人造出“冗余论”说,加强法治就是依法办事,这样权责清晰、立竿见影,而思想政治工作费时费力,“思想政治工作让路,则法治更顺路”。对此,应从本质上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都不多余。例如,若弱化和离开思想政治工作,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就得不到普及和信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多余,而且好比锦上添花,实现相得益彰。

不消解。加强法治,意味着信仰法治应当和必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有人造出“消解论”说,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倡导立德,而现在法治成为社会信仰,由于信仰的建立具有长期性,那么现在的倡导与过去的倡导两者相交,就会彼此相消,造成社会信仰消解。对此,应从本质上看到:法治是一个现代成熟社会的必然信仰,而道德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头顶灿烂的星空”,法治与道德都是社会共同信仰的有机组成,谁也不会消解谁。法治信仰的注入,不仅不会消解我们过去所倡导并致力构建的信仰,反而会让全社会的共同信仰更为丰富、更添成色、更臻牢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