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思维推进思想政治工作(2)

以法治思维推进思想政治工作(2)

法治视野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循方向

增强自信。从加强法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不”关系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会被弱化、淡化,而且更应当被强化、优化。因此,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应充满自信,深信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法治观念、权利的主张精神和坚定的护法精神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应充满自信,深信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能让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途应充满自信,深信加强法治本质上也是解决社会矛盾、改造人主观世界的工作,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必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渗透力、发展力。

强化法理。“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难以想见,不具备法律常识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尤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律常识将在全社会更普及,不知法律常识的思想政治工作好比“鸡同鸭讲”。因此,我们要把熟知法律常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必备素质,清醒地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中的一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要充分建立对法律常识的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既讲道理又讲法律常识,既做人的思想工作又做人的普法工作,既用软约束又用法律常识来巩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要切实发挥法律常识的制度理性作用,依靠掌握大量法律常识来做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注重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除了说情说理教育外,离不开系统规范的教育,而法治教育则是属于规范的、系统的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推进器”。要发挥好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规范理性行为的功能,为侧重情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把法治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摆脱“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桎梏,开创“化解矛盾靠法治教育,激发动力有法治教育,促进和谐用法治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尤其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三个地带”,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隐忧渐露的形势下,必须将法治教育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民群众规范自身行为、树立共同信仰,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获得新的力量支撑。

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唯有将加强法治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结合,方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其根本在于人们思想的障碍,在于社会现实中存在“利益固化的藩篱”,只有通过良法善政,才能改革社会难题,实现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同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局限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弥补法治的疏漏,匡正法律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更加担当起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加强法治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结合、深刻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