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需要建立社会保障积分制(3)

法治中国需要建立社会保障积分制(3)

——经济学者董志龙畅谈深化改革热点问题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奠基之作

问: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社会保障一直是社会建构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都在关注贫富差距问题,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的统计,全球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已从50%下降到30%,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董志龙:首先,要从社会制度与经济运行模式来看这个问题,对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来说,贫富差距的加大是一种必然。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所决定的。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必然导致巨大社会贫富差距的产生。其次,从贫富差距的调节手段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非常有限,尽管有发达国家也采取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或者采取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法,但总体收效不大。

而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却具备意识形态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势。只要采取的方式恰当,缩小贫富差距必然能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然得到增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而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是这些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人昂首挺胸、被人尊重的重要基础。七八年前,我到西班牙考察社会保障情况,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政府出资为入境外国人办理国际保险卡;二是给未就业年轻人发放1500欧元补助,而上班的年轻人平均工资是1800欧元。不过,这并不会导致年轻人放弃奋斗,只是享受国家提供的基础保障,实际上,当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努力工作,以获得全面的、高水平的保障。再拿我国来说,公民出国出境均需办理签证,一些外国使馆常常拿个人或家庭资产证明来“说事”,这其实是对我国社保水平的不认同。当前,我国社会从上到下,还未对加强完善社保体系形成有力、统一、科学的认识。

我们必须看到,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使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转,必须要建立起与其相对应的现代化的国家制度来支撑和支持。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进一步接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民尊严的奠基之作;同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改革成就在世界的集中体现,这既是中华文化特质的体现,也是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彰显。

六、建立社会保障积分制,完善国家社会保障基金

问:不久前,您的新作《财富中国》出版发行,针对书中描绘的中国财富状况,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董志龙:写作《财富中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分析社会财富运动特征。财富增长特点是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富者会更富,贫者会更贫,由此拉开贫富差距,直至导致贫困的代际延续,这将是一种最可怕的社会隐忧。现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尚为时不晚。

建立社会保障积分制,完善国家保障基金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首先,国家保障不同于商业保险,在保障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无差别对待的原则,也就是说,社会公民在基础保障部分应一视同仁。而积分制则会在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带来充分的便利,具体来说,积分制就是将社会保障各保障条目以积分的形式评价,并以积分的形式来匡定保障水平,这个积分永远跟着公民走,成为一种系数保障。

其次,保障资金必须社会化,要设立国家保障基金,要把国企改革的红利、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盈利都按一定比例放到保障体系的基金中来。此外,还要鼓励各种类型的经营机构主动为保障基金建设贡献力量,甚至可以按每年对保障体系的基金的贡献率为标准来考核政府绩效。此外,扣除提留的行政罚没、社会善款以及追缴的赃款,都可投入社会保障基金,真正形成保障基金保底,投保资金辅助的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取消社会保障的个人投保,将社会保障完全变成国家福利。

再次,社会保障要充分注重失业及无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即对微收入及无收入群体实施全额保障,他们的保障金由社会保障基金、社会统筹等渠道来解决。

最后,社会保障应打破城乡差别,理顺农业人口进入城镇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也就是城乡社会保障条目要保持一致,如果采取积分制,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