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政治学大众化色彩
综观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政治学的枝繁叶茂需要在学科的哲学化、科学化和大众化三个层次上展开,三者共同发展才能促使政治学学科体系趋于完整。政治学哲学化是基于学术理性的考量,注重挖掘政治目的、政治价值;政治学科学化是在实践中验证政治理想的可行性,注重对政治问题的科学分析;政治学大众化是将政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民众的语言,引导民众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活动,提高政治活动的技能。
中国政治学在这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政治学大众化尤其紧迫。实践中,政治学理论的公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政治学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创新性对话方式相对稀缺。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建设的同时,中国政治学需要构建“公民政治学”,致力于向普通民众传授公民政治理念与常识、公民政治权利及维护、公民政治参与和与政府对话的基本技能等内容,积极引导公众走进政治学,协力推进社会建设。
在促进政治学大众化方面,舆情研究的优势明显。舆情研究关注民众和政府的相互关系,在强调尊重舆情、规范政府行为的同时,也包含了注重民众责任、引导民众有序表达和理性参与的学科职责,提倡和平对话的协商途径,避免过激冲突的群体性事件和民粹主义倾向。民意调查是舆情研究的常用方式,它一方面是一种公民参与机制,使人们讨论的社会问题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民众意见,提高决策者有效把握社会政治心理、科学优化政策体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在公共关系中为民众提供信息、影响媒体报道与公众议程,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民众多视角地关注公共事务,从而塑造民众的理性参与意识。
打造客观认识中国新平台
首先,舆情研究能增强中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交流的共通性。从最基础的研究对象——“舆情”来看,它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与国际通用的“民意”概念相对应。在西方政治学中,民意研究是一个重要方向,很多著名的政治学者都探讨过民意问题。在新兴的网络民意研究中,西方政治学界也涉足颇多。有学者分析了1998—2014年间关于网络民意的千余篇英文论文,其中“参与”、“政治”、“民主”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都较高,表现出网络民意研究在政治学中的重要性。扎实推进中国政治学中的舆情研究,将为中西方学界乃至媒体和政府间关系提供对话沟通的必要平台。
其次,舆情研究能增加中国政治学话语的亲切感。舆情研究分析普通民众对公共事务的观点,研究对象的草根性既包含了民众对改革成果的满意和认同,也包含了民众对现实问题的批评和未来发展的期待。将普通民众的意见进行有效的理论概括,不仅能够完整呈现中国社会心理的状态,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机制;而且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诉求,使中国的形象更亲切、更接地气。可以说,增强舆情研究,客观分析民众不同层面的价值需求,是以学术方式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助力的时代要求,更是以学术方式为中国政治过程有序展开的理论使命。
再次,舆情研究能提升世界对中国民主发展绩效的认同度。通过定量研究考察政策变迁和民意之间的关系是西方民意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对中国舆情的定量研究,深度剖析舆情与中国政府决策过程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成果。可以说,舆情和政策关系研究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政治过程研究提供了实证论据,在实质意义上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提高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把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肯定和新要求不断融汇于党的执政使命,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