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剔除“圈子文化”和“山头主义”的利器(2)

法治是剔除“圈子文化”和“山头主义”的利器(2)

 破除“山头”“圈子”仍需在“权与利”上做文章

热衷于这种“山头”“圈子”“跟对人”思维,无疑是对“权与利”的追逐。

对权力有不良企图,是一些人追逐权力游戏的初衷。一把手专权,领导的一言堂,让一些试图提出异议的人们,吃尽苦头,因为领导的权力不容置疑,有些人看重的就是这些,对领导阿谀奉承,成为领导个人的马前卒,企图获取到领导权力的荫蔽。这些“山头”“圈子”都是围绕一个或是少数有权势的人而形成的,因为这些人手握重权,可以左右乃至影响到人们的前途或是命运。跟着这些人,存在这个圈子里,也就离拥有权力更近了一步。古语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形成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将动摇这种错误潮流引导的根基。“擒住”少数有权势的人,也将给“山头”“圈子”以致命一击。

重“权”的背后,图“利”是根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利的获取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有着取之“有道”与“无道”之分。“山头主义”“圈子文化”“跟对人”的思维是个人私利的作祟,是“无道”之举,为求捷径,铤而走险,拜“山头”、入“圈子”,就如同“卖身”一样,“卖身”求权图私利,往往步入的是一条不归之路罢了。利也是这种思维存在的重要因素,抑制住自己的不良欲望,才能回归正途,如果自控能力不够,党纪国法必须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旦私利不能得逞,“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等就将不复存在。

追随者为个人私利“卖自己”,掌权者广纳“追随者”为己所用,权力与利益的勾连,就容易引发腐败问题,造出更多的“老虎”“苍蝇”,在反腐力度不断增强的形势下,破除“山头主义”“圈子文化”“跟对人”思维就必须铲除其生存的土壤—“权与利”,也唯有如此,才能维护住官场良好的政治生态,维护好社会和谐思想,维护好人们的合法权利。

破“圈子文化”还必须制度给力

拉帮结伙、勾肩搭背,“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往往搞的是“小集体”主义,是几个人的局部利益,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也带坏了一批人。尤其是当某些要职或是机制环节上的一些人蛇鼠一窝、坑壑一气,达成攻守同盟,形成利益链条时,往往还容易出现大的问题,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说集体腐败。因此必须予以控制制止、甚至应直接打散。

当然,人在社会上生存活动不是独立的个体,避免不了会在不同的环境内结交各类人,进而也就形成了特定的活动范围圈子。这里面有些是约定俗成的,也有些是后天建立培养的。同学、战友、老乡,甚至可以包括微信“朋友圈”,都可以称之为一种圈子,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有些人为达某种目的,带有特殊想法,大搞特稿“圈子”交往时,就会令本来真挚的感情蒙上灰,正常的交往也就变了味道,同时也搞乱了、带坏了“朋友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中国固有的人情社会背景之下,无论是在选人用人上、还是部门办事上,人们难免有先用或是先帮自己人也就是“圈内人”的想法,也有一些人,为了防止自身受到排挤不得不坠入一些“圈子”。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脱离制度本身的“圈子”是靠不住的,不仅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出了问题后,往往是“树倒猢狲散”,各人顾各人,再也不见往日那般“你好我好哥俩好,称兄道弟一家亲”的模样,如此也未免太显荒唐与讽刺。

所以,人无论在哪,要想立得住脚跟,走的更踏实稳健,还得有些真本事、硬实力,能够衬得起自己的岗位,接得住发生的问题才行。而要想破除“圈子文化”还必须制度层面设计的给力,要赋予人们能够同“圈子”作斗争,免受其排挤的能力才行。就像“推铁环”游戏一样,对于个人得能拥有控制铁环的能力与技巧,能找得准的方向、看得清路,才能走的更远;对于制度则是推铁环的“钩子”,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圈子”也不能脱离“钩子”的控制,一旦脱离他们就只能是翻身倒地、应声下马。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