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哈图莎:希泰首都(2)

世界文化遗产——哈图莎:希泰首都(2)

从公元前1400 年到公元前1200年,哈图莎成为西亚主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公元前1400年,从北部和东部来的入侵者洗劫了这个城市,这是该城市第二次遭到洗劫。公元前14世纪早期,赫梯的大国王素皮鲁里亚马斯对哈图莎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工作,使其成为首都,一直持续了200多年。后来,由于受到内压和外部侵略,哈图莎城逐渐衰弱下来。

杰出的考古遗址

哈图莎(如今被称为博阿兹柯伊)遗址处于多岩石的战略地理位置上,即位于一个宽阔而肥沃的山谷的顶部。哈图莎老城建筑位于这些小山的一个支脉上,这些小山在现代化城镇博阿兹柯伊之上,对面矗立着高大的岩石基地——比于克卡雷。在其东南尽头,古代城墙之间相互连接起来。公元前14世纪,由于首都面积的增大,这个防御点在南部高地上得以扩展,总共扩展了300多英亩。一个世纪以后,被称作比于克卡亚的小山东部几乎都被包围了,并且通过一个桥跟老城连接在一起。南部的新城墙非常坚固,并且有着极端复杂的设计。整个建筑由于有外城墙和突围口的石头壁垒而显得格外坚固。有着拱形的侧面塔门还雕刻着一些装饰性壁画。

有着拱形的侧面塔门还雕刻着一些装饰性壁画

有着拱形的侧面塔门还雕刻着一些装饰性壁画

哈图沙作为希泰王国以前的首都,它的城市结构以及被保留下来的寺庙、皇宫、要塞、狮子门和皇宫门上华丽的装饰以及亚兹里卡亚的岩石艺术,使它成为杰出的考古遗址。目前还有石建的宫殿和庙宇遗迹,城北墙外有一座石刻陵墓和有宏大的铭文巨石的石窟神庙,庙墙上有精美的浮雕;城西北有供奉太阳神和风暴神的神庙。

从1906年开始,德国考古协会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许多楔形文字碑片,包括有契约、法律、预言等,最重要的发现是大约在公元前1283年赫梯帝国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和平条约,现在有一个复制品作为最早的国际和平条约范例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在这里已经发现了大约30000件泥版文书,大部分存放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内。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