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图莎:希泰首都,位于土耳其乔鲁姆省,是土耳其杰出的考古遗址,1986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哈图莎是希泰王国以前的首都。它的城市结构,被保留下来的建筑类型(寺庙、皇宫、要塞)、狮子门和皇宫门上华丽的装饰以及亚兹里卡亚的岩石艺术,使它成为杰出的考古遗址。这座城市在公元前2000年时对安纳托利亚及北叙利亚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哈图莎是土耳其杰出的考古遗址
希泰王国以前的首都
说到哈图莎城就不能不提到希泰语。公元前3000年,哈图莎城的地方性语言一直是希泰语,如果不是被后来的哈图莎王国的居民先占了的话(哈图莎是其王国的首都),他们有权首先用希泰语言来命名的。后来的王国或者新王国的城市和居民成为研究者集中精力研究的对象。新王国的人民主要说纳希利语或者内萨姆尼利语,这种语言就是如今的希泰语,讲希泰语言的人被当作希泰人。希泰语是印欧语系结构中的一种语言,它肯定是随着印欧人的迁入而传播到亚洲大陆上的。这些印欧人中有大量的哈图莎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在人口上占了优势,于公元前1750年,建立了哈图莎王国,希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逐渐的消亡了。只有用于某些神灵的礼拜仪式用语才得以延存。
哈图莎遗址处于多岩石的战略地理位置上
哈图莎城大概建立于公元前1900年,是从一个早期的居民定居点发展而来的。不久,由于商人殖民地和卡鲁姆的存在,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这段时间里,希泰人保存了一些纪念遗迹,记录了他们的国王统治库萨拉城市的一些情况。考古学家目前还没有发现库萨拉城市的遗址。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早期的一位国王阿尼塔斯,开始扩充其统治:首先征服了卡内希城,然后征服了哈图莎城。他看上去好像已经把政府定在了卡内希城,但哈图莎城遭到了毁坏,并且为人所抛弃。在阿尼塔斯和赫梯城王国基地之间,有好几代都存在着隔阂。后来,库萨拉的另一个国王,继续了扩展政策(他的儿子也是拉巴纳斯人),决定重建并且占有哈图莎什,使它成为一个天然要塞,保护北部的峡谷。这个城市后来就是著名的哈图莎城,这个国王就是希泰王国的真正建立者。
整个建筑由于有外城墙和突围口的石头壁垒而显得格外坚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