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分析(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分析(2)

产业开发对策分析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推动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运用法治思维、科技手段以及通过管理模式创新等促使诸如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扩规提质、树品树牌;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环境优化、政策扶持、规划引导等方式推进诸如旅游、文化产业、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二是要极力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工业层次,要通过科技改进、工艺再造、上下游关联等方式,使我省工业发展逐步由“传统”向“新兴”、由“重”向“轻”、由“一般加工”向“高新科技”扩展,条件成熟时要培育和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三稳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比重,为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进而为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企业有效发展的扶助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是形形色色的企业,因此,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还必须要为企业的成长壮大创设有利条件。其一是要实施无差别化的融资贷款政策。其二是要创新金融服务组织,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多维服务。其三是要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其四是要搞好产业园区建设。其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个专门针对特色产业或新兴产业开发的企业信息咨询机构。

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表面是产业经济力在发挥作用,实际上是诸如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复合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推进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必须要强化要素保障。其一是要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其二是要把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产业集聚区配置,且同时要积极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其三是要重视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其四是要加强以技术为支撑的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就越高”,这就要建立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的创新体系,同时还要为各类主体提供创新的环境和土壤。

健全城镇综合服务体系。依据“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原理,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是要依靠产业经济力的发挥,但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力的发挥也必须要有完善的城镇综合服务体系作保障。其一是立足各地实情,建设多样化、特色化和有文化含量的山区城镇。其二是制定和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其三是大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四是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的治理,要把生态规划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去。

体制机制跟进。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区域整体协调机制。这又包括了三方面要求,即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要倡导和建立变“行政区经济”为“都市带经济”的区域协调机制;二是要消除各自为政的、不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三是要建立避免产业雷同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区域产业协调机制。其二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培育合作、包容、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其三是要建立“四化同步”以及一二三产共进的协调机制。其四是要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为农民“增权增利”。其五是积极探索城乡统一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制度。其六是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建立与产业转型升级、与“产城”融合发展相配套的考核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