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决策的四个环节(2)

推进依法决策的四个环节(2)

把从严落实法定程序作为推进依法决策的关键环节。法定程序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保证。从严落实法定决策程序也是依法决策题中应有之义。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还有的决策违背公共利益,造成不良影响。产生这些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基本的法定程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为依法决策提供了程序保证。落实这一要求,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扩大参与决策人员的覆盖面。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必须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评估,要保证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专家、专业机构都有代表参加,保障群众多种途径参与决策,防止公众“被参与”。二是严格开展合法性审查。从内容上,重点审查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决策机关职责权限;决策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与现行政策规定相协调;决策程序是否合法等。从审查主体上,合法性审查应由党政部门专业法制机构如政府法制办、人大法工委等承担。同时,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三是完善集体讨论决策机制。做好集体讨论前准备工作,防止议而不决。集体讨论决策时,决策承办单位要介绍决策方案及其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履行决策法定程序的有关情况、各方面提出的不同意见及研究处理情况等,参与决策讨论人员应从大局出发,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决策,充分发表意见,防止片面强调分管工作,影响决策效率。班子主要领导成员在决策讨论时可对决策议题适时交流意见,但一般应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末位表态,反对先定调后讨论,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把强化决策责任追究作为推进依法决策的有效抓手。责任追究制度滞后,依法决策就会变成空谈。推进依法决策必须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对于强化权责一致、推进依法决策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保证。落实这一要求,一是完善决策纪实制度。对决策的提出、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专家论证情况、风险评估情况、合法性审查情况、集体讨论情况等进行如实记录,对决策实施的责任分工情况等也要详细记录,为开展倒查、准确识别责任归属、追究问责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决策评估机制。对已经执行的决策,决策机关应当组织决策评估,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科学判断决策成效。经过评估考核发现存在问题的,应采取补救措施解决,并开展责任倒查。三是强化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完善决策过错认定标准和责任追究启动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的,应严格追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成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承担风险评估或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也应严肃追究违法违规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参与决策的专家、专业机构等对重大决策严重失误负有责任的,也应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并记入诚信档案。同时,要完善决策公开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