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团结是党的作风建设、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班长在班子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班子团结负主要责任。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增强班子团结要牢牢地发挥班长的主导作用,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以事业凝聚力量。共同的事业为班子团结奠定坚实基础。事业相同,思考问题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一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就会相似或相近。为实现共同理想、目标,大家就会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主动争取支持,追求合作;就会以大局为重,主动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保持团结。当然,共同的事业并不能产生强大合力,合力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班子成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班长,从一开始起就要做好以事业为基础的团结工作。一是要经常教育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班长要把推动发展的工作常挂在嘴边,反复讲、经常说。要把推动单位发展作为考量一个班子成员有没有政绩最重要的砝码,无论是推荐干部还是年终评先评优,都要与此挂钩。要教育班子成员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贯穿于履职尽责全过程,始终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各类问题,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二是要加强谈心交心,鼓励班子成员融入到单位发展进程中。班长不能高高在上、不以领导自居,而是以诚相待,以心交心、以心换心,经常在班子成员身边“咬耳朵”,讲发展、谈理想、叙追求,激励班子成员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甘于奉献。三是要用任务激励,培养勇于担当的信心和勇气。每次布置重要工作或安排重大任务,班长都要有意激发和培养班子成员事业心、责任感。安排工作要指定责任人,出了成绩要肯定责任人,有了问题要问责责任人,做到赏罚分明。作为主要领导,也要和出了问题的责任人一样,担负领导责任。通过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逐步培养和增强班子成员勇于担当的信心、勇气,使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敢想、敢做、敢当,对班子负责、对集体负责。
二、用原则统一思想。班子成员经历不同、学识不同,往往会造成思想水平不同以及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认识不一致,班子就很难形成决议,甚至还会影响团结。如何把不同的思想认识统一好?我认为关键靠原则。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只有按原则、规定办事,才容易被大家接受,“一班人”才能够协调一致。相反,如果不讲原则、不管法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摆高、老、硬,讲老资格,长此以往,不但处理不好关系,还会诱发很多矛盾,影响团结。作为班长,就要始终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强化班子成员“法”的意识。上至国家法律、省市法规,下至单位的一般性规章和要求,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都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既不能天马行空、我行我素“闯红灯”,也不能借口单位情况特殊搞变通。如果自己违背了规章制度,即使是沾了点边,也要不留情面,首先拿自己开刀,要向班子成员检讨存在的过失和错误。二是要抓思想政策学习。要坚持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省、市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探讨带战略性思想问题、工作问题,尤其是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畅通“一班人”的思想,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三是要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班长要“敢”字当头,在班子内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敢于思想交锋,勇于较真碰硬,对涉及国家政策、原则方面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不搞折中调和,不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原则问题上,不当“和事佬”、“万金油”,敢于处理棘手问题,不绕着道走,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怕得罪人。只有这样,班子团结才有可靠保证。
三、靠民主增进共识。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党的民主集中制“十六字”原则,是对党委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讲的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以会议决定的形式倡导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班长要有民主作风,班子成员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班子成员有了主观能动性,提出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心中才会充满自豪感。作为班长,就要善于发掘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要把大家关心单位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靠民主促进班子团结。一是事前打好招呼,让班子成员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班长要尊重每一名班子成员。每一件决策事项,都提前让班子成员知晓,提前进行充分的个别酝酿,为广泛收集不同意见作准备。同时,规定上会的议题没有分管领导同意,方案考虑得不成熟,均不得上会讨论研究。二是权衡利弊得失,充分民主集中。对每一个决策事项,要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吸纳班子退居二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的利弊分析。尤其是在“三重一大”问题上,谁说得对,就按谁的意见办。决策时,少数服从多数,公开、公平、公正,不存私心,不存芥蒂。三是民主督办,力抓落实。决策出来后,要按照工作分工要求,赋予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决策的落实过程中,班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鼎力支持,平时多关心、多支持,关键时候还要扶一把。在工作中,要始终和落实决策的同志共担责任,使每项工作都抓出成效,而不致于使工作“有头无尾”。有些工作,还需要向班子报告进展情况,使班子成员人人都参与进来,民主督办,共同关注。
四、凭修养维系人心。班长是旗帜,在班子中起导向作用。大量实践证明,班子风气正不正,人心齐不齐,与班长的思想修养、气质修为密切相关。班长修养好,班子矛盾碰撞就会少,即使有了矛盾也容易化解。班长修养不好,没有矛盾也可能诱发矛盾,小矛盾还可能酿成大矛盾。因此,班长在维系人心上,要始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品行纯正。就是心眼好,与人为善,光明磊落。正正派派做官,老老实实做人,不耍手腕,不玩权术,让班子成员感到你诚实可信。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班子成员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当好表率、树好标杆。二是胸怀宽阔。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容得下人,容得下事,容得下话。既要容人之长,还要容人之短,更要容得下反对自己的人。不仅能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还要能团结和自己意见相佐的同志。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上级批评不灰心,下级埋怨不指责,同级怪罪不计较,任何时候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三是达观超脱。作为班长,不能事无巨细,处处看重,事事较真。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尤其是在个人利益和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既做到达观,又力求超脱,不斤斤计较。四要沉稳持重。班长处于领导中枢,掌管全局,不但要有当断则断的气魄,更要有沉稳持重的风度,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在拍板决策时、在工作遇到挫折时或班子内部发生矛盾和争论时,班长要稳住神、沉住气,起到“一班人”的主心骨作用。五是要廉洁自律。班长廉洁,“一班人”就佩服你,与你一条心;班长不廉洁,大家就在背后指点你,与你离心离德,班子就形不成团结的核心。保持廉洁,要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具体讲,要做到不劳而获的钱财坚决不谋,不干不净的场所坚决不去,违法乱纪的事情坚决不做。只要做到了这些,班子的人心就会聚拢在你的周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