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在圣母感恩教堂左侧,一间原本是多明各会修道院的餐厅。达芬奇的传世佳作《最后的晚餐》(1495年-1497年)就绘在该餐厅北墙壁上。整幅画面积约合44平方米,高水平4.6米,宽8.8米,被称为“所有伟大画卷中的最佳珍品”,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徒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最后的晚餐》的画中窗外显示是白天,因此被人列为疑点之一。 此外,这幅画之中多了一只不属于任何人的手,就是位于伯多禄腰间的那一只手,此为这幅画最神秘的地方。在绘画技巧方面,除了达芬奇最善长的光影处理外,更运用透视的原理,把画画在食堂墙壁上部,使水平线恰好和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使得观众在进入食堂时,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仿佛自己也加入这场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天主教圣经玛窦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四位)的叛徒犹达斯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圣母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
倾力保护:会院和画作幸免于难
圣母感恩教堂在1796年时拿破仑占领米兰,会院被军方占用,据记载该食堂被用来当作马房。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剧烈的轰炸,所幸会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倾倒的其他屋体之后,才重新公开此画。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此举虽满足世人长久以来的愿望,但也引起艺术界的一些争议,因此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重新公开展示此画。有些评论家认为此画被清洗的太过明亮,而艺术史家和宗教学家则在修复过的画中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线索。
圣母感恩教堂的庭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