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三支海上力量联合制定并公布了最新版的《前沿、介入以及准备: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Forward Engaged and Ready: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这是美军近八年来首次对其2007年版海上战略进行修订,以应对地缘政治、安全和财政环境以及技术形势中的新近变化,回应包括《2012国防战略方针》、2014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土安全评估》在内的新战略指南的更新要求,指导未来美国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继续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该海上战略刚一出台,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海内外学界、政界和军界的热议。
亚太海洋战略新形势与美国海上战略新动向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安全环境日益面临复杂多变和相互联动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不断增长的来自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多重挑战。海上领土争端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来自恐怖主义和犯罪组织的持续威胁不断扩大,对海上商务尤其是能源运输的威胁也在增大。此外,在西太平洋地区,中日钓鱼岛及东海划界之争与南海岛礁归属争端屡屡激化。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重要性日渐增长。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不到几百公里的区域内,而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就囊括了世界10个人口大国的8个。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同途经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大量贸易息息相关。这片广袤海域的地理显著性、经济重要性以及安全攸关性,决定了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利益和维护该地区安全、稳定以及繁荣将日益依赖海上军事力量。美国认识到,海上军事力量一直是而且将继续是美国国家力量与安全及国际威望的关键基础。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美国新版海权战略筹划在该地区推进前沿军事存在和伙伴关系,打造可靠、灵活、机敏和常备不懈的未来海上力量,以履行如下海军使命:保卫国土、促进稳定、遏阻冲突、慑止战争、危机反应、击败进犯、保护公海、保持行动自由、加强伙伴关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实现全球经济体系的长期安全、开放和自由。为了完成这些使命,美国将增加部署在这一地区的舰船、飞机和海军陆战队部队。美国海军还将为该地区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现代化的部队。到2020年,美国海军将拥有一支超过300艘舰船的舰队,其中包括11艘航母、33艘两栖攻击舰和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前沿地带部署的舰艇将从2014年的97艘增至120艘,到2020年时,美国海军将把60%的舰艇和飞机部署到印太地区。可见,美国海洋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全球军备竞赛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亚太地区。
除了增加在海外前沿基地的驻军、强化战区内的军事存在以及依靠美国在全球各地的基地网等手段以外,美国海上军事力量还通过与全球海上盟国和伙伴国培养和维系海洋合作关系、扩大海上安全合作行动、共享海上领土意识、开展更一体化的常规联合行动及更长久的建设性多边参与等多种方式,力求组成一个可以使海上军事力量变得更强大的“全球海军网”(global network of navies)。美国希望汇集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海上国家和组织,特别是在亚太国家之间深化安全合作、参与东盟等多边机制,应对共同的海上安全挑战,“共同维护并促进全球安全和繁荣”。
长期以来,美国海上军事力量一直在强化组织、训练和装备,以便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威慑、海上控制、力量投送和海上安保。由于使用全球共同资源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份最新的海上战略还引入了第五个职能:“全域进入”(All Domain Access),并将其列为美国海上力量五项基本必备能力之首。这项职能确保在任何领域都拥有适当自由行动的能力,这些领域包括海上、空中、陆地、太空、网络空间以及电磁波谱等六大空间。为了获得全域进入能力,美国寻求加强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长期盟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合作,并继续培养同孟加拉国、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基斯坦、新加坡和越南的伙伴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