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社会转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论者概括为中国处于深刻转型的“历史三峡”。这种转型一直在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种独特的“双转交织”的社会转型期,即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这种转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论者概括为中国处于深刻转型的“历史三峡”。这种转型一直在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种独特的“双转交织”的社会转型期,即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这种转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推动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转型,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较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也是农业文明延续最长的国家之一。与这种文明相适应,旧中国的社会细胞是一个个家庭,而不是单一的个体人;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家族血缘而非法律契约;家长就是依靠血缘成为权威,整个国家最大的权威就是皇帝,皇帝是最大的家长,依靠权力实现“家天下”。

“家天下”的特征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邓小平在1980年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正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实际上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一种可贵探索。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不断推进,人们之间交往的范围不断突破血缘、亲缘的束缚。这样一来,传统农业社会的人治方式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治国理政。但几千年所形成的人治文化传统还有很大的历史惯性,一些官员还是“身心”分离,“身”在现代中国,嘴里也在说“法治”、“人本”等现代词汇,但“心”里所推崇还是人治的那一套。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任重道远。

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必须在实现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用法来调整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二、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市场经济规则之所以呼唤法治,原因就在于,相对于以往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来说,市场经济主体是独立的个体,主体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交换遵循自由等价的原则,而市场秩序必须以法律规章来加以调节,市场利益必须依靠契约法规加以保障。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当代中国正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一转型还在“途”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体现长官意志的权力经济还是不断涌现,扰乱市场秩序的坑蒙拐骗行为还是屡见不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只有遵循法治思维、依靠法治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才有可靠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哲学博士、教授)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