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使命

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使命

摘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体体现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几个方面。

在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报告中有关“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提法,则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鲜表述,堪称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党中央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举措。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可以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同时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体体现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几个方面。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就要切实做到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立法的关键是要实现科学立法,做好立法调研、立法论证和立法后评估,确保立法质量,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提高立法质量是打造良法的必由之路。简而言之,立得住、行得通、切实管用的法律就是高质量的法律,就是优法、良法。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民意,扩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条件。

科学立法,要求继续大力倡导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进一步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十九大报告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依法立法的原则要求。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部门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立法活动。依法立法的核心在于坚决破除立法中的部门利益法律化问题,决不允许在立法中搞部门利益法制化。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就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都是行政执法主体,有责任保证法律严格实施。执法的关键是严格,严格执法,执法必严,既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也要避免行政不作为,不搞人情执法、钓鱼执法以及形形色色的执法经济。各级政府都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决策、简政放权、严格执法、优化服务。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就要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司法的灵魂是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防线。守护住这道防线是司法机关的使命所在,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用公正的裁决捍卫这道防线,维护司法公信力。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可见,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全面司法责任制。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就要切实做到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十九大报告强调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可见,十九大将全民普法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新高度。全民普法工作的重心就是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为依托,继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法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作者: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