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新加坡奇迹”的三个追问(3)

对 “新加坡奇迹”的三个追问(3)

限于篇幅,追问就此打住,只再简单谈谈关于李光耀成就和“新加坡奇迹”的几点想法。

第一,李光耀的治理之道,其实很难找到政策上的创造和创新,每样政策,不拘巨细,都清晰可见对他国经验的“拿来”,从英国,从日本,从美国,更从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库拿来。虽乏创新,但李光耀的“拿来”和拿来后自行搭配的眼光,实在称得上卓越。

第二,李光耀师承主张“一步推动,一点一滴改良”的费边主义和建立多元主义国家的英国思想家拉斯基。李光耀受过严格的英式法律思维和实证思维训练,其实用主义,仔细思量更近于实证主义,如果被当成功利主义甚至急功近利,恐怕是严重误读。

第三,新加坡走的不是西化道路,但也不是一些西方媒体评论认为的儒家现代化道路,可以说是一条自力更生、博采东西方之长以合铸新加坡之璧的亚洲现代化道路,儒学与西学,在实践中无法也不应该根据体用之分来取舍。

第四,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先于发展,从而在亡羊之前提前补好了漏洞。已经有太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表明,经济发展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反而可能推迟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导致发展难以持续。本文的三个追问,都可以在新加坡先行一步、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中找寻答案。比如,新加坡各族群和睦相处,是这个移民国度稳定的基础。李光耀不顾强大阻力,力推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除向国际求生存,这也是重要考量。新加坡没有少数民族政策,或者说,没有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但具体制度设计中,严格防止单一种族的聚居,比如政府建设的“组屋”,各族裔有固定的入住比例,房屋买卖也得受这一比例限制,看似简单,却非常奏效。一句话,制度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方面,新加坡经验值得我们做更进一步研究。

当年,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报告认为,越过陷阱的13个成功经济体有5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是开放型经济,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时利用世界上已有的知识进行产业和技术创新;第二,都达到了宏观的稳定;第三,都是高储蓄、高投资;第四,都是市场经济体;第五,都有一个高效并积极的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当时,该委员会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说:“这是一个国家成功经济发展的要素。”

斯宾塞单纯从经济角度讨论发展问题,李光耀的视角或许是很有必要的补充。他在生前最后一部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总结说:“要成功地转变一个社会,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坚强的领导;第二,高效的政府;第三,社会法纪。”回看上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中世界,拥有第一个条件的很多,第一和第二个条件都满足的也有一些,三者俱备的则凤毛麟角。3月29日在李光耀的国葬仪式上,他的长子、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悼词中也意味深长地谈到这一点。他引述父亲生前的话说:“尽管发展我们的经济非常重要,发展我们社会的性质同样重要。”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个国家都注定要走自己的道路,他国经验教训只能参考借鉴却无法复制。何况我们现在了解的新加坡发展史,实是由李光耀和他的战友叙说的,基本限于主事者的单一视角,很可能还存在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需要继续校正研究结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