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好“绿箱”的文章。“黄箱”已经关闭,“绿箱”应全面打开。像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扶贫开发等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村村通只通到村部而不是每个自然村。道路是农业发展的经络,生活的道路通了,生产的道路还无从谈起。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们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有效灌溉是传统农业都追求的而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做不到这一点,还怎能实现现代化?再如农电、治污、扶贫等有很多地方都可大做文章。我们还有一亿多贫困人口,按照国际人均消费每天最低2美元的标准我们的贫困人口会更多。这么多贫困人口每年的扶贫资金400多亿元,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200多元,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首先中央层面应该形成合力,财政、发改委、扶贫办、民政部门都有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这就使得扶贫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把这几股力量拢成一家形成合力,财政拨款也应大幅增加。总之“绿箱政策”潜力很大,应充分挖掘。粮食安全抑或农产品安全,首要的是能力安全,能力安全的关键是强力植入现代元素。
其次,紧扣“四品”,提升二产。提升二产首先必须完整地打造几条产业链条。一是粮食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二是畜牧及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三是林业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四是秸秆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四品”即农产品加工的品相、品质、品位和品牌。品相即要好看;品质即要有好的质量;品位即要上档次,从舌尖上的安全到舌尖上的美味;还要创立品牌。人类消费已经进入品牌时代,我们就必须在品牌上下功夫,拓展市场,根据消费者需要打造品牌。大国崛起首先要品牌崛起,现在我们有1500多种产品在世界上产量第一,但能叫得响的国际公认品牌十分有限,打造品牌意义非常重大。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陕北有个洛川县,自然气候条件适宜种苹果,当地政府搞了个创意说洛川苹果是人类第四个苹果,第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苹果,第二个苹果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第三个苹果是乔布斯创立的苹果,第四个苹果就是洛川苹果,从此洛川苹果身价倍增。
再者,致力创新突破,提升三产。农业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服务业越成为热门职业。美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多,而为农服务的服务业却占总人口的20%。中国这一行业尚待挖掘的潜力十分巨大。一是创新研发。特别是种子,现在社会对转基因问题分歧很大,但是作为科研转基因技术一定要深入研究下去。转基因的核心问题其实应该是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问题、生物技术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日本的大米现在20元钱一斤但是国家规定不允许进口,由国家补贴农民自己生产。印度也提出种子限期国产化,现在许多国家要求种子民主,即对种子有选择权,防止种子帝国的操控垄断。连美国在“9·11”之后都出台了震惊世界的生物国防法,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术在动植物上做手脚,危害国家安全。关于转基因问题,中央已经明确提出研发要深入,推广要慎重。特别是种业,我们7000多家种业销售公司2013年的销售只占世界的2%,排在前十位的种业公司美国占四家。最近很热的问题是土豆成为主粮问题,土豆营养非常丰富,矿物质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综合营养也是苹果的三倍多,土豆消费俄罗斯最多,每年人均170多公斤,英国120多公斤,美国50多公斤,我们是31公斤,世界平均50公斤。我国土豆种植面积上亿亩,现在土豆的平均产量960公斤,它的潜力亩产可达一万多斤,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发制造各种土豆食品,土豆饼干、土豆面包等,开发潜力很大。
研发还应跟踪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接轨。未来农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发展立体农业、垂直农场,立体农业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现在他们用高科技手段搞垂直农场,即农业摩天大楼,30层的摩天大楼就可以生产100多种农产品供5万人一年的消费。二是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集旅游、休闲、观光、科教为一体。三是人控机械化向电脑自动化方向发展。垂直农场摩天大楼的一个电脑智能模块就可解决种植、浇水、采摘、包装等问题。四是化学化向生物化方向发展,农药化肥从他产生起就引起了很大争议,今天化肥农药危害越来越严重,许多专家现在重提使用生物化肥,农业正在向生物技术方向发展。生物芯法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到动植物生命领域。五是从陆地化向海洋化方向发展。海上粮仓正在付诸实施,过去的海洋文明靠贸易,未来的海洋文明可能就以生产为中心。六是由地球化向太空化方向发展。现在有几十种农作物已经过试验可以在太空生长,到太空建立飘移农场人类将进入另一个游牧时代,原始的游牧时代是在大草原上放牧,将来的游牧是利用传输器从漂移农场采摘农产品到地球供人食用。七是由生产化向移民化方向发展。移民火星的计划正在试验探索,美国宣布未来15-20年将运八万人去火星生活。
二是创新服务。一要创新全产业链的服务。国际四大粮商都是全产业链服务,从种子研发一直到商场销售,他们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积淀,拥有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方面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益。二要规模化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农机服务,农业部只出台几项政策,如购买大型农机具有补贴,当地农机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样农民就自发地购买收割机,每年50万台收割机南下北上就解决了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问题。三要“傻瓜式”服务。现在农业一家一户需要多种服务很复杂,可以创造一个模式,打一个电话,企业就可以提供所有需要的农业服务。创造这样一个服务模式对于当今我国小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是创新业态。在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背景下许多不可思议的新业态很快就出人意料的横空出世。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搞淘宝村、淘宝镇。淘宝村标准是店设在农村,100个以上的店铺,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淘宝镇的标准是一个镇有3个以上的淘宝村,阿里巴巴就允许进入它的平台销售。2014年,这样的村全国有一百多个,镇19个。京东的思路更妙,他们准备在全国几十万个村里,每村聘请两个农民帮助赊销农药化肥种子,收获庄稼之后再付钱,这样就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所需成本。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许多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正进入新部落时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只要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相同,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部落,在这个部落里平等交流信息,分享成果。今天的互联网思维就是打掉一切中间环节,厂家东西拿来直销用户,这就是新业态。绩溪的聚土地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他们利用众筹、利用互联网、利用电商综合起来做一些文章,让城里人成为不在地的地主,引城里人下乡,让农产品进城。
把农业打造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第六次产业是新常态下的新命题。这需要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农业要适应新常态,演绎好新常态下自身发展的大逻辑,必须做到“三有”,即要让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只有三者并重才能在新常态下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可顾此失彼。只讲提高效益,学习美国大规模农业经营,数亿农民没事干将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只讲农民在零碎的土地上有事干,不顾效益,农业就走不出传统低效的怪圈;只讲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一片衰败景象,没有生机和活力,农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也是无法实现的。要做到“三有”,必须城乡统筹,让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只姓城不姓乡。人要进城,城要下乡。要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必须抓好三要素,居住环境美,社会和谐美,人的心灵美。三美与共才是完整的美好乡村,农业现代化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