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四化”措施助推档案工作显成效

昌宁县“四化”措施助推档案工作显成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档案记载了极其丰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历史信息,是地方发展的宝贵财富。昌宁县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注重发挥档案存史资政作用,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档案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资源多元化。昌宁县档案工作以丰富档案资源、改善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为目的,积极接收、收集和征集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做到按时接收到期档案,实时接收撤并单位档案,及时收集现行公开文件,应收尽收重大活动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广泛收集特色档案,重点征集珍贵档案。馆内收藏了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也不断完善。

管理规范化。注重逐年添置档案设备,优化档案保管环境;采用红外监控档案库房和查阅室,做到安全监控不留死角;经常性开展“十防”、“八不准”安全大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建立电子管理统计台帐70册,组建土地、婚姻等专题数据库5个,为数字档案馆夯实基础。开展电子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多重保障档案安全完整;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认定,获得“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称号。2014年,指导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纪委监察局等16个部门的档案室通过省档案局规范化管理示范认定。

服务主动化。主动深入基层单位、县内重点建设项目部、重大活动现场和临时机构指导档案整理和收集,年均指导整理档案8万余件。及时依法向社会开放到期档案文件及目录。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为原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参加养老保险,单位修史编志,群众落实婚姻关系、办理房产和银行贷款,确认房产、土地、山林,司法调解、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提供原始依据,年均利用档案2043卷553件,为利用者免费复印档案1.6万页。

项目超前化。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新建昌宁县国家综合档案馆。项目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拟建筑面积5017.81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347万元。工程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主体工程完工,现在正在进行房屋装潢及附属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0%。建成后,可满足昌宁30年内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妥善保管的需求。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