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德考”就得动真格(5)

干部“德考”就得动真格(5)

考核官员“德行”就应从吐痰抓起

干部考核细化到吐痰,初看上去觉得有点儿小题大做,但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干部“德行”指啥,往大里说就是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往小里说就是干部的一言一行,谈吐举止间所表露出来的行为意识。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强调了官德的示范引领作用。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长期担任古罗马执政官和保民官的塔西陀也说过一句名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卓越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它从反面诠释了政府公信力及官员品德操行对构建社会基本信任的关键作用。

纵观近年来的反腐新闻,道德败坏几乎成为所有腐败分子的共同标签。无论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通奸官员,还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化官员,其实都是一面“风月宝鉴”,他们的腐化堕落、品行低劣,所作所为不仅离“党性”、“官德”十万八千里,就连做人的基本底线也早丢在九霄云外了。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官员从事的是一种执掌权力公器的特殊职业,官德既属职业道德范畴,同时又明显有别于其他领域的职业道德。把权力交给好人或坏人,结局迥然不同。权力操控者“道德血液”的纯度和温度,直接影响着公权力的品质和为民属性。因此,官德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高地,成为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参照坐标和示范样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争议官员”仇和被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培养官员的“德行”非常重要,不仅仅需要法制观念,更要注重日常官员行为的约束,如果仇和当初处于一个官员随地吐痰都会受到考核的氛围,那么一个不讲规律、不顾民意“瞎折腾”的仇和又如何会出炉?

湖南泸溪对公务员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等日常不文明行为列入考核条款之举,其实就是对官员“德行”日常培养之为,只有如此,方能对那些“无下限”行为的官员,出现一例打击一例,做到既要提倡官德的高标准,更要明确官德的“底线”,让公职人员明白“底线”就是“高压线”。

【启示与思考】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做人要有道德,为官更要有品德修养。领导干部的执政品德与个人品德素质是分不开的,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人修养问题,也是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党性修养的集中反映。这次泸溪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将干部“德行”纳入年度考核,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干部对自身严格要求的一项考核。

官员出口成脏、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工作场合骂人,这都是个人素质修养问题。这些必须引起公职人员的警醒,一方面,这种现象严重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破坏正常的文明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官员出口成脏、工作场合骂人也折射出官员权力没有受到很好的约束,因为无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个人素质修养走向畸形。公职人员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领导干部个人修养提升必定会在执政品德上有所提升,所以考核公务人员的“德行”就是在考核公务人员的执政品德。

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高于一般人的群体,可以作为榜样推举到大家面前的一类人。中国建国仅60多年,我们要求每一个国人都达到很高的道德水平显然是不实际的。所以作为公务员,更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教育家人和朋友。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各方面的素质水平都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