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官避事平生耻”有感

读“当官避事平生耻”有感

近期读《元好问诗词集》,其中《四哀诗·李钦叔》中有这么一句话:“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颇有触动。

从古至今,“官”似乎一直都被认为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因为他们拥有着普通百姓无法企及的权力,他们的一个决策或者决定,往往能够直接影响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基于此,常常会有一些领导干部萌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思想,以为不作为即可保平安,殊不知,“为官不为”亦可耻。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谋其责。”这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组织培养一名干部,为的是为民造福,是为了在体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点名炮轰“为官不为”者;刘云山也对“为官不为”提出了批评,称其为“官之耻辱”。近年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作风作出了明文规定,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应配套了强化作风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官”的行为作风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对于这些举措,人民群众无一不拍手叫好,因为我们深知,无论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无论是社会发展的哪一个历史阶段,“官”在权力使用上若得不到有效监督,权力的作用若得不到充分发挥,便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谋者任作、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妒、任得者任失、任人者任难、任仁者任勇。”这短短50个字,字字透露出为官者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要求。许多为官者把“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座右铭,悬挂于办公室,时刻警醒自己要做能为官、善为官的耕耘者,而不是成为碌碌无为的“太平官”。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每一名“官”都要善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精神践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要求,切实体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最佳状态。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