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赵一曼: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赵一曼: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

摘要:鲁迅先生有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因为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大好河山和瑰丽文化,先辈们才甘心用热血去保卫这一切。那时的英烈家书,今天是国家宝藏,因为英烈们的取舍,在国家向上、民族爬坡的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价值观的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更不能忘记无数英烈的奋斗与牺牲。清明将至,《新闻联播》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们会找到先烈的后人,再一次诵读家书,感受英雄的铁骨柔情,重温舍身报国的民族气节。今天,我们要重读的,是一位女英雄写给儿子的信,这封信,迟到了21年,激励了三代人。

赵一曼家书

赵一曼家书

这是1936年8月2日,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这份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的家书,时隔21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杳无音讯,留给宁儿的,只有这张合影。

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 “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为获得东北抗日联军的情报,日军对她施以了长达9个月非人的折磨。

牺牲的时候,赵一曼只有31岁。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的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

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后,宁儿曾专程前往东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用笔抄下了这封被翻译成中文的遗书。

如今,宁儿也已去世。这封写自1957年的手抄家书,传到了赵一曼孙女陈红的手上。

鲁迅先生有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因为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大好河山和瑰丽文化,先辈们才甘心用热血去保卫这一切。那时的英烈家书,今天是国家宝藏,因为英烈们的取舍,在国家向上、民族爬坡的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价值观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