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规则要真正符合亚洲特色

亚投行的规则要真正符合亚洲特色

2015博螯论坛刚刚落下帷幕,4天里,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代表,在海南博鳌握手拥抱。5个国家宣布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20多场讨论和分论坛,探讨了经济发展、区域合作、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话题。“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在数十种语言的交织中,频繁出现……

以此次博鳌论坛为横切面,可以体现出中国对亚洲的崛起和发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领土广阔,邻国众多,他们怎么看到中国的日益强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命运共同体”与曾经的“欧洲共同体”有何区别?不断壮大的“亚投行”又是否如想象那样乐观?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接受了中国网观点中国专访。

中国网:2015年的博鳌论坛刚刚落下帷幕,如何看待此次论坛的影响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王玉主:我们希望把博螯论坛打造成中国崛起,并且发挥作用的平台,受到像达沃斯论坛这样一些区域性论坛的启发,中国要通过这一平台被大家所接受,必须要在理念上被接受和认同。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新力量,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得到认同却要费很大的劲。博螯论坛的影响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中国给博鳌论坛注入了国际的信任,这信任从何而来?每年的博鳌论坛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外交场合,但是我们的领导人都会亲自参加,接见重要的国家元首,发布一些重要的信息,阐述一些重要的理念,动员各方资源,把它变成我们和世界交流对话的“二轨性”的平台。

中国网:如何理解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提到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王玉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是最早是在习主席访问印尼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建一个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作为定义去诠释并不容易。

所谓“共同体”,其实是有一整套结构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共同体,他们的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政策是联动的,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议会、军队、法院,有自己的法律,这更像一个建筑,每层楼有自己的功能,欧洲共同体是一个国家体系,是一个政体。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能并不能清楚理解“命运”这个词,实际上我们提“命运共同体”,正是东方文化的特别之处,其实是一种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血浓于水、割裂不断的感情。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要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也就是说,心灵是相通的,利益是相通的,责任感也就是相通的。

我们追求的是,有充分的互信,共同努力增进这个地区的福利,乃至增进全世界人民的福利。它的核心就是要做正和的博弈,不做零和博弈,做的每一件事一定不是以伤害对方为代价的。

中国网:在“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一年半之后,“丝路”行动方案也终于在今年的博鳌论坛期间出炉,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如何解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王玉主:我个人感觉,没有更实质性的进一步。我们期待很久了,因此期望值过高。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对其功能定位是相对清晰的。

习近平主席最初提“一带一路”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系统性地阐释这一概念,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做出阐述。所以,这个文件是把“一带一路”的概念重新包装,重新梳理,进行协调,变成系统的阐述,但从一定程度上讲,距离实践操作的层面,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这个文件确实非常系统地把“一带一路”作为战略性的规划阐述出来,是下一步推动这个战略的试点。“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将变成中国倡议的区域性合作项目,不是中国的区域开发项目,绝对不是投资到哪,中国的红旗就插到哪,这种理念是很可怕的,也是一带一路当中别人担心的东西。

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影响,根源在于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资源和人才、物力的动员能力,他能够改变一些东西。王毅部长说,“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也就是说,一定是要有各方参与的,而中国要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带一路”的倡议最大的成功在于不光是中国自己在努力,所有沿线的国家都在这个框架下,互惠互利,互相帮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