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规则要真正符合亚洲特色(2)

亚投行的规则要真正符合亚洲特色(2)

中国网:事实上,中国在整个亚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心,担心中国是在谋求地方霸权,想当亚洲的“老大”。

王玉主:亚欧大陆是这个地球上最重要地方,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领土最多,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各方面能力都最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已经是亚洲的“老大”了,但是,一些国家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做不做“老大”,而是担忧中国的能力强会欺负他国,表现任性,没人能管得了,而自己又不约束自己。

现在为什么强调“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合作项目?因为它是有中国追求的,也就是说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的不是欺负他国,而是实现本地区的共同繁荣。

我们最早是有陆上丝绸之路的,但是沿途国家中间隔着高山、沙漠,联通非常困难,所以转走海上,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这样就与沿途地区就失去了联通,结果这些国家经济并不富裕,虽然他们资源很丰富,人民也很勤奋,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陆地上的这些国家非常落后,这是不公平的。

中国有了今天的发展,是要为亚洲一体化做贡献的,要让这些经济在中国这个强大的经济体下发动。过去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在外头,所以亚洲没有经济中心,经济不够发达,现在中国要成为这个负责任的“火车头”,要带动整个亚洲的发展。

一方面,中国要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有着来自本身的最原始的动力——要解决中国的边境问题、民族问题、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问题,甚至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诸多问题,前提必须是周边繁荣,才能互相繁荣。

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只有周边国家发展起来了,中国才能真正繁荣起来。举个例子说,深圳背靠香港发展起来,丹东毗邻朝鲜就没发展起来,这是很显然的。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中国的价值,让中国的理念更多地传播和被接受。一方面,西方担心的是我们实用主义的增长模式,西方认为我们正在经历他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的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到了承受的临界点,中国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等等,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二战后所谓的全球化过程其实就是在推行西方的制度模式、理念和价值观,但是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了,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的发展模式、理念也是行得通的,我们的模式可以对人类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有我们的可取之处,有我们的可推广,可复制的优势。

但是西方不会这么认为,这是利益上的本能冲突,他会本能地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到自身的地位,因此会鼓动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以此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中国的理念中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因素,用刀叉吃饭的跟用筷子吃饭的都可以共同繁荣,我不是一定按照你的标准来,但是我要做出我的贡献,这种弹性非常大的理念是非常好的。

回到“一带一路”的问题上,中国发出自己的倡议,分享自己发展的成功经验,贡献自己的人力资本,同时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很多资源,在这些因素上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合作、共融,以协商的方式推动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建立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