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着力克服“走读”问题

党员干部要着力克服“走读”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地方,基层干部“走读”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些“走读”干部早上来乡镇,晚上回城镇,周而复始。于是有群众抱怨“干部像候鸟,白天很难找,晚上没法找,许多事情耽误了”。

无怪乎群众有如此怨言,因为在干部“走读”的情况下,在“白天干部下村,群众地里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的具体现实之下,干部与群众之间就形成了干部下村找不到群众,群众有事找不到干部的不正常局面,许多事情被耽误,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党员干部要着力克服“走读”问题,与群众走到一块,打成一片,形成一体。

首先,克服“走读”才能与群众走到一块。党员干部克服了“走读”问题,才不会“身在乡镇心在城镇”,才能够静下心思为群众做事和为群众服务,也才能解决与群众“碰不到一块”的问题。而且,当夜间有突发情况发生时,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如此,自然就和群众走到了一块。

其次,克服“走读”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加强作风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还是落实执行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评判。党员干部只有克服了“走读”问题,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群众走到一块,和群众交朋友,拜群众为老师,用真心征求意见,用虚心听取建议,用诚心发现问题,用耐心解决问题。如此,和群众打成一片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最后,克服“走读”才能与群众形成一体。清康熙年间有副对联如此形容官民关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异曲同工之处。党员干部克服“走读”问题不仅要克服白天乡镇工作晚上城镇生活这种模式,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观念,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克服态度上的“官架子”、思想上的“官本位”,才能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而水乳交融宛如一体。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