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的底线思维与战略谋划(6)

新常态的底线思维与战略谋划(6)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已是天上人间,国力也空前强大,但我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同样堆积如山,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如果天天都唱“今天是个好日子”“赶上了盛世享太平”,只会不断消磨人们的意志,而为政为民者更应时刻不忘国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汉书》有云,“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贞观盛世的宰相魏征曾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欧阳修更是直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习总书记2013年10月7日在APEC会议演讲时也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我们在充满信心的时候,也要有充足的准备,忧患意识只有配合底线思维才有意义。对于“新常态”,我们要有上中下三种结果和对策:

第一,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通过各种灵活的微调,尤其是激发了民间活力,保住了底线、优化了结构、释放了创新和改革的红利,经济和社会向健康方向成功转型,到2020年顺利达到十八大既定目标,建成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体制框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第二,由于内外经济发生突变或调控政策失误,定力不足,导致各种经济和社会指标下行的压力突破底线,被迫重新回到2008年强刺激的老路。这在短期内可能抑制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将会导致债务杠杆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扭曲度继续加深,长此以往,终有一天将出现大的经济危机和台阶式坠落。所以,若迫不得已出现此种状况,必须在强刺激稳住经济下行后立即重回“新常态”,坚守既定方针,继续改革转型。

第三,内外环境发生重大突发状况,如出现外部战争突然爆发或地缘冲突导致能源、市场供给中断等状况时,“新常态”底线无法坚守,那就要根据突发状况的具体形式和程度大小,重新调整目前“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进入非常态予以应对,中央要提前做好各种状况的沙盘推演,预留对策,免得事到临头择路难。笔者估计,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有充分底线思维。

一个真正自信的民族和大国更愿意多听批评和建议。当今中国不仅国力强大已是事实,危机四伏也是事实,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我们更应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坚守、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忧患。如此,中国必将因为自信而真诚、因为自信而宽容。因为我们的优势、辉煌是任何人无法抹杀的,而我们的缺失最怕无人敢言。史鉴昭昭,言犹在昨!

2015年是“新常态”元年,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驾驭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实际上,“新常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国心态——波澜不惊、处之泰然、积极有为的“平常”心态。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