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

走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中央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立足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着眼农业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提出的战略要求,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吉林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依靠科技驱动,为走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一、担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吉林来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吉林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超过700亿斤,居全国第4位。要继续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加强耕地治理保护。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在于耕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保护的担子越来越重。要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两道红线,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防止随意调整占用。还要提升耕地质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吉林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如果把这些耕地改造一半儿,就能提高12%的粮食产量。肥沃的黑土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吉林60%的粮食产量来自黑土地,但现在黑土层退化较重,地力有所下降。我们启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确保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欠账多,抗灾能力弱,是粮食稳产增产的不利因素。吉林大多数灌区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40%的工程不配套。很多大型工程作用不明显,就是因为缺少小的“毛细血管”。要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创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投资,实现投入多元化。近年来吉林粮食库存压力较大。必须加强粮食仓储和流通设施建设,探索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确保粮食收得进、储得好。

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农业受自然条件、市场变化双重影响,是天然需要保护的产业。但按照世贸组织规定,现在我国对小麦、玉米、稻谷等的支持已接近承诺上限,继续加大支持碰到“天花板”。在稳步增加补贴总量的基础上,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的同时,提高补贴精准度,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产粮大县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保护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稳定粮食生产。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主要农产品价格顶到“天花板”,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逼近约束“黄线”,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唯一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统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推动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靠外延式增长。在粮食增产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这种模式,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吉林省拥有一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多,蕴含巨大的创新创造潜能。要不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争取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依托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集成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农业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方式,确保研发投入向农业倾斜。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要加快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面向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这不仅可以缓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加工等能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规模。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