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这个公约数,有着几千年中华文化血脉的滋养。“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浓厚的爱国情感,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韧的意志品质,写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坦荡的情怀胸襟,彰显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看不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就无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
这个公约数,有着上百年不懈追求的答案。突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余年的上下求索必然伴随精神的重塑。黄花岗下,“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启蒙中国;抗日救亡,“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多少仁人志士,呼唤的是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期待的是人民自由、社会团结。看不到这样的沉沦与奋进、屈辱与反抗,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这个公约数,有着90多年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结论。开天辟地,上海石库门点燃信仰的燎原火种;惊天动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军”书写意志的豪迈史诗;艰苦奋斗,延安新风尚刻画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解放思想,改革新征程书写当代中国的不朽传奇……看不到这样的追求和探索、苦难与辉煌,就无法理解萌芽于德国的共产主义思想种子,为何会在中国人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恰似百川归海,一个时代的精神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人类文明史上,可能再没有哪个国家像近代的中国一样,经历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与精神变革;也再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砺中,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一个答案日渐清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定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航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