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趋势下的2.5状态
主持人: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酝酿,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快速渗透,河南工业发展迎来重要时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对河南工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短板,您是如何认识的?
李政新: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经历工业3.0深化发展、工业4.0酝酿突破的新阶段,互联网、物联网日益普及,软件产业日趋成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涌现,昭示新一轮工业革命迫在眉睫、蓄势待发,这将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照河南工业实际,大体还处在提升规模、扩大外延、普及信息化和寻求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点的状况,技术含量低、初级产业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能耗物耗高、创新能力弱等结构性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若给一个定性判认,大概仅相当于“工业2.5”水平。
从总体上说,由于各种原因,尽管河南经济总量多年居全国第5位,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也连续十多年高达55%以上,但综合评判和衡量工业化进程的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占比、人口就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工业文明普及程度引导作用,以及工业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大多低于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低于相同工业化阶段国内外类似地区的经验数据。如此情况表明,河南工业化基本任务还远未完成,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优化内部结构、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增强关联带动能力等多重压力和任务。
张占仓:河南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工业结构偏重,经济效益有待提升。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他行业利润增长比较慢。第二,工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市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如周口、商丘、南阳、信阳等地,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第三,进入全球和全国500强的名牌企业少。目前全省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只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1家,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只有双汇集团等12家。第四,工业国际化水平比较低。全省大部分企业都是面对国内市场进行生产的,国际化企业很少,与全球500强企业深度合作的企业也比较少。
李俊峻: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河南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河南作为能源原材料大省,受到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全省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非常突出;二是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规模尚小,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支撑作用相对不足;三是部分传统行业优势减弱,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四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虽有改善,但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
智能、绿色,提升科技水准
主持人:全省工业大会指出,要始终遵循工业发展的大逻辑,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按照这一思路,未来五年河南工业发展的路应该怎么走?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李政新:根据《战略纲要》,未来五年河南工业肩负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努力保持工业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力争使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有较高的盈余能力,通过工业的高速高效增长支撑全省生产总值到2020年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等主要经济目标的实现。二是充分发挥好工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步伐,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产业集聚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联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推进产城互动,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三是顺应以工业4.0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迅疾发展大趋势,加快实现工业自身转型升级步伐,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同时,创新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一代战略支柱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完成这些目标,我们必须重新梳理产业发展序列,适时调整河南工业战略重点,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并重、打造产业空间载体和培育产业集群主体并重、追赶国际工业前沿和挖掘提升现有优势并重的并联式博弈策略,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绿色化、知识化等特征的现代制造业,坚持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努力在工业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组织三个层次体现先进性,全面提升河南工业的整体实力、结构层次、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带动力。
结合省情实际,遵循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把河南工业分成四大部类交叉递进推进。
第一,致力于追赶国际工业发展新潮流的产业部类。以工业4.0为标杆,选择一部分有条件的领域作为战略突破口,着力追赶世界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潮流。通过加强与先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深度合作,积极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一批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实验平台和智能化工厂,鼓励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单元、专用软件、传感器与伺服器、工业机器人、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及智能电网等,推进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与电力装备、数控机床和矿山环保设备等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局部优势并占领部分产业高地,带动和提升全省工业整体水平。
第二,致力于挖掘传统资源加工优势的产业部类。河南发展资源加工产业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组合优势,以电解铝为代表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和以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业加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和份额。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基于省情优势长期积累形成的资源加工类产业不仅不能丢失,还应当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拉长产业链、提高加工度、提升附加值和绿色减量生产为主线,提高过程生产自动化水平,攻克关键技术和关键成套设备难题。
第三,致力于推进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的产业部类。要充分发挥河南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重要机遇,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合作共赢的方针,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博弈竞合策略,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在一些有优势、有条件的产业和地域不断加强国内外产业合作,通过推进产业开放捕捉工业发展新机遇,提升工业整体水平,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致力于关联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的产业部类。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占比过低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是实现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之一。当今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关联融合互动发展不断深化,并且在许多领域已经突破产业之间的传统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业的“丰度”决定了服务业的“厚度”,而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和服务能力决定了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能力。因此,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为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构筑技术装备基础和平台,是河南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