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展现前所未有的新型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以学术展现前所未有的新型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贡献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群体,既受到反动当局的政治迫害,又面临其他思潮的激烈竞争,但他们却以理论的自信,无所畏惧,努力探索,艰辛开拓,用自己的学术劳作和成果,昭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优势,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

100年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除了在思想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外,在学术上有没有取得重要成就?如果有其成就,是哪些方面的学者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这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文化保守主义者看来,新文化运动旨在“反传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大破坏,并无学术成就可言。在自由主义者看来,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其学术成就,而这些成就主要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派学人取得的。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是否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阐明、无法定论的问题。甚至在一些人看来,他们只是革命家,专事破坏,而无建设,哪有什么学术建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中的一些人,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以为这些先驱者对中国学术发展过错有余、贡献不足,因而总有一种在学术上不如人家的愧疚感,缺乏应有的理论和学术自信。

不错,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确实是一群英勇无畏的革命家,他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最初的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发动了以国民革命为旗帜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同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知识精英,他们既受过旧学的熏陶,又有着追求新知的热情,特别是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是这一运动的领袖和中坚,或是在这一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对新思想新学理的追求与探索正是他们的文化性格。因此,在他们的革命生涯中,革命与学术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既是革命家,又是学问家,是集这两者于一身的优秀人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这副赠予友人的对联,可以说是他们的共同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又力图从学理上研讨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发掘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为更多的中国人所了解所掌握。他们的这些工作,不仅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而且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