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低碳经济学(3)

构建中国低碳经济学(3)

问题之三:导致资源浪费的习惯性行为

低碳发展,不仅是限制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多使用新能源,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发展低碳产业,而且包括减少以至杜绝生活和生产领域一些习惯性行为与做法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与过度消耗。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后一个方面。实际上,减少以至杜绝导致资源浪费的习惯性行为,对中国的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碳排放量明显不同。如果人们倾向于高碳产品与行为,那么在生活中和生产环节就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相反,如果人们尽量选择低碳产品与行为,则会减少碳排放。比如,中国人喜欢开大型车,而不少发达国家的居民更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再比如,只上一两层楼也要坐电梯,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吃饭使用一次性筷子,招待客人点过多的饭菜,使用电动跑步机等。这些行为的环境代价就是消耗大量能源、增排温室气体。

资源严重浪费与过度消耗的问题同定价不合理有关。长期以来,煤炭等高碳资源价格与其理论价格相比明显偏低,导致高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加重了经济发展的高碳化问题。电煤由国家指导定价,电煤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造成电厂对煤炭的过量消耗。此外,电价也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一些居民无节制地用电,甚至浪费性用电和奢侈性用电。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价格远低于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价格偏低导致相关资源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有关研究表明,当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停止浪费,注意节俭使用;再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想办法循环利用。

减少浪费并加强回收利用,对低碳发展的意义超出人们的一般性认识。比如“城市矿山”,即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所形成的“矿山”,其单位资源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的矿山更高。自然界中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循环利用。如果利用好“城市矿山”,将极大促进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包括减少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及其冶炼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我们需要加大对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各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终端的资源浪费。这种低碳发展的价值并不亚于生产环节降碳技术的开发与使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