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担当(2)

青春永担当(2)

摘要:能否成功开展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维度很好地分解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待国家、事业、社会以及他人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价值观认同是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

再次,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使改革开放成果真正普惠于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已经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吹起来了,它带来的将是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与创新。坚守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归宿,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其为全面改革开放出谋划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年少,想象力、创造力极为丰富,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他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热情与贡献大小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扎实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真正实现人民福祉,实现改革开放的各项成果最大限度地普惠于民。

第四,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群体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直接促成的就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今日中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领域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社会思潮强烈冲击着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形成集体正能量,使追求真、善、美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使诚信、友善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理念,增强其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群体对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构想的坚定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内核。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关键,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助于形成我国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文化强国战略构想的实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抓手,紧紧掌握青年大学生这个中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着力提升其包容性、时代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国际文化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文化话语权,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构想。

三.认同:大学生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告诫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该论述从内容、目标、原则、路径四个维度清晰而准确地阐明了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方略。

青年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负责人的学者和国人都在思索的问题。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但无论他们从何种角度来阐释树立和培育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其首要环节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价值观认同,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换句话说就是指一个群体对于某种文化取向的价值认可与接受,并内化为一种思想理念和行为约束的内在力量。世界各地的华人通过各种传统方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纪念就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体现。但近年来,随着西方理念的渗透,很多“洋”节日被大家接受与认可,这种接受与认可实际上就是对西方部分文化的认同。仿照其定义方式,笔者尝试着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价值观认同。所谓价值观认同就是指人类对于价值观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意即一个群体对于某种价值取向的认可与接受,并内化为一种思想理念和行为约束的内在力量。

形成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是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价值观认同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认同建立在认知、认可的基础之上。认知是认可和认同的基础。欲实现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其“前世今生”(即提出背景、内涵指向、必要性和合理性、实现目标等)。因此,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之一就是广泛宣传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宣传教育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切忌拘泥于传统的口号式、会议式甚至运动式宣传。清晰的认知为认可与认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认可是认知的升华,也是认同的前奏。在认知的基础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判断,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了好感与理解,从而形成认可。这种认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变动性,易受外来事件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引导才能确保其持续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要想朝着预定的方向推进,还需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引导。认同是认知和认可的归宿。认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影响,会在自己内心持久地存在下去,并随着历史的积淀越来越深刻。

如果说对形成价值观认同是帮助青年大学生真知和真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条指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学和真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坎坷与崎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如此,绝非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青年大学生只有在真知、真信的基础上,努力真学和真用,才能最终树立起青年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周艳红(1980-),女,汉族,湖北石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