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在“全面”

随着实践发展和人民对小康期待的提高,我们党提出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全面”二字越来越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核心。因为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普遍认同和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内涵广泛和标准很高的概念。

其一,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有明确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要求。这与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小康建设内涵,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其二,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地区是全面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民族的,是不让一个地方掉队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等。这就要求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其三,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也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内容既是宏大的,又是具体的,包括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民健康,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使全面小康惠及全体中国人民。

其四,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标准是全面的。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方案中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一种综合指数,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100%为全面小康。据测算,目前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达83.55%。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早已超出国际普遍认同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阿·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10条标准,甚至高于初步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