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全是有把握的。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要在今后5年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正如党的十八大所指出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我们要解决过去发展中形成的影响全面小康实现的问题绝非易事。比如说,经济建设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比较低,城乡、地区和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很突出;政治建设方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除腐败、特权和行政垄断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社会建设方面,发展机会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诚信缺失,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还很严重;文化建设方面,价值观扭曲,信仰迷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还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形势还很严峻。如何有效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艰巨任务。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着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等的“再平衡”。这些重大变化,预示着今后5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不能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而必须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方面,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积极探索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而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应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浙江提出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把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我省根据中央要求和浙江实际,率先提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为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全国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了5年。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具体实践,确保每个“全面”都全面落地,每个“全面”都走在前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根据省统计局2014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评价结果,按照以往监测评价的延续性以及各省市之间的可比性,2012年浙江全面小康指数达到95.82%,比全国的83.55%高出12.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省区第一位。考虑到近三年来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到2015年也就是今年底,浙江如期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应该说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为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