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女博士被遣返”不应过度解读(3)

“留美女博士被遣返”不应过度解读(3)

女博士被遣返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读书不够”

对于日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留美女博士被遣返一事,有舆论解读为“读书无用”。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今天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这种情况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读书不够”,社会不应误读。

柳斌杰说,留美女博士被遣返,本质上讲不是因为她读书读多了,而是读书还不够。如果她在考试之余能够更多地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知识,多读一些经典著作,文艺作品,哪怕学上那么一点点,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困境。

柳斌杰表示,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以应试为主,培养学生的目标都是怎么能够考个好成绩,不少博士、学霸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善于应对考试。因为这样一种导向,使得他们缺少社会其他方面的知识,缺少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的规范。这实际上还是知识不够。

柳斌杰说,不要误读这件事。实际上,现在整个社会都面临着知识不够的问题。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发展的节奏太快了,即使很有修养、很有知识的人也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所以,没有一些知识跟进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更加显现出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要读书,使精神不断丰富,智慧不断增加,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你本身的面貌,改变你的民族,改变你的国家。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柳斌杰说。

留美女博士被遣返 除了唏嘘还留下什么

流浪街头、遣返回国……一般人很难把这些词汇与“应试强者”相联系,然而,残酷的现实令人心酸。确实,在应试环境下,“留美名校博士后”是多么炫目的光环,是小时候父母唠叨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无数莘莘学子仰慕的学霸,是众多学校招生宣传的典型,然而现状却如此令人唏嘘。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应试强者”的悲剧?

从兰博士的经历中不难发现,虽然她成绩优秀,却“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就业后,昔日引以为傲的成绩资本显然是失去了优势。可以这样说,兰博士是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典型产物。我国教育在“应试”的指挥棒下,从学校到家庭,都过分重视分数,而忽视“全人”发展,以安静、整体、听话、高效来评判课程成功与否,以考试成绩作为成败的惟一标准,学生只会埋头读书,却鲜有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虽然高考中也包含综合素质评价,但缺乏相应的标准与监督机制,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几乎都是A,这些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时几乎失效,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家长为孩子殚精竭虑,营造“只要学习好,其余不用操心”的环境,从小学到中学的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挤占了孩子们交往与游戏的时间。在题海战术中,孩子们的兴趣、创新、交往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却被漠视了。

在国外,学校课堂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成长空间,笔者在美国访学时进入课堂发现,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许多我国孩子们不能够拥有的“自由”,他们不用穿校服,不用端正地坐着,老师和学生均可以坐在地毯上,学生在规则之下拥有充分的自由。美国的中学生不必像我国高中生学生那样走应试高考的独木桥,他们可以凭借着学校的积点、推荐及出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上大学。美国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与人交流合作、动手动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美国家长尤其注重孩子的自立能力,奥巴马女儿虽然生活在白宫,却仍然要当小保姆打工赚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