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女博士被遣返”不应过度解读(4)

“留美女博士被遣返”不应过度解读(4)

曾有人形容“中国孩子是抱大的,美国孩子是爬大的”,这“抱、爬”两字说明培养方式上的泾渭分明,迥然不同。假如兰博士在学霸成长的道路上,学校给予充足的成长空间,家长也像美国家长一样,让孩子在攀爬中成长,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神经断不会被现实所击垮。虽然兰博士的遭遇仅仅是个案,但无疑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学校及家庭敲响了警钟:勿以应试作为通往大学的独木桥、勿以成绩好坏论成败、勿以名校来看人生,走出应试怪圈,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

兰博士虽非荣归故里,但社会应以包容态度待之,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写《聊斋志异》却获得成功,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任教时并不受学生欢迎,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却获得成功,这些事例提醒我们,兰博士虽缺乏生活能力,但如果社会给予宽容和自由的发展空间,相信兰博士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启示与思考】

留美女博士患精神分裂被遣返,让人扼腕叹息之余,又再一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历只是一种经历,不是包票。小兰的这一落差悬殊的人生遭遇,在教育问题重重的眼下,很容易被解读为某种“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并成为论证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学霸名不副实,甚至是“读书无用论”的鲜活论据。但在笔者看来,这恐怕又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过度解读。

事实上,目前我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她的这种惨淡经历和人格缺陷,与其“双博士后”的学历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从媒体报道的小兰自述情况来看,其“不擅与人打交道”的特质,也并不完全是一种缺陷、更谈不上是一种恶。

更重要的,虽然小兰从“双博士后”沦落到“被遣返”,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言,她的学历和专业素养就是名不副实的,其所学就是“无用、失败的”。据悉,小兰在美求学时“跟着导师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摸爬滚打搞研究,成绩突出”;仅仅只是推荐到了企业,她“不擅与人打交道”的劣势被彻底放大了后,才遭遇到失业、没了经济来源、签证到期等一连串的人生“滑铁卢”。

这或许表明,小兰其实并非“学无长物”、空有“双博士后”的虚名。她很可能仅仅只是不太适合需“与人打交道”的企业工作,而更适合专门的科研学术而已。这也就是说,小兰被遣返,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人生挫折。

众所周知,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当教师,也曾“因口齿不清,学校拒绝他上讲台授课”,继而被“停职回乡养病”, 一度沦落到“摆书摊度日”的境地。此后,在众多伯乐的举荐下,陈景润才得以重新调回大学、中科院,并最终得以展现其惊人的杰出数学才华。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今年不过才38岁的“双博士后”小兰,就不能像当年陈景润那样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重新施展才华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