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成效心得体会(2)

新农村建设成效心得体会(2)

〈四〉产业支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从xxx县的实践看,正是因为有了产业支撑,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才得以推进。xxx县七里营镇刘庄社区有医药、淀粉糠、机械、运输、农场、商业及酒店7个产业。xxx年全村上缴国家税金19100多万元,人均11.5万元。出口创汇11400万美元。xxx县古固寨祥和新村也有涂料、起重、奶牛养殖等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只是把原来的旧村拆掉,建成新社区或城镇,可以说毫无生机可言。在xxx县,凡是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搞得好的,大多村里都有强大的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带动致富能力强。有了产业作支撑,村民才可以从外部获取更多收入,社区才有生命力。正如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政策上予以支持,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xxx用足用好这些政策,积极整合资金,集中有效资金办大事,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同时相关部门协调工作配合得好。

〈六〉方法上积极稳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权。

xxx县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命令,不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创造的六种建设模式“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各具特色,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既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引路,身边人引路,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二、当前落后农业乡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原因

xxx县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更值得我们研究思考。近年来,我们当地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在一些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较好的旧村庄进行完善提高,与xxx等先进地区的差距很大。目前,落后农业乡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

〈二〉农民的收入较低仍未从根本上扭转。

就拿我镇来说吧,农民人均纯收入4162元,农民的生活负担比较较重。除医疗、教育是现阶段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外,据统计抽样调查显示,xxx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比上年增长24%,高出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7个百分点。

〈三〉 缺乏具有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

乡镇工业企业起步晚,起点低,并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如区位优势不明显、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工业经济意识不强等原因,缺乏优势骨干产业、规模经营产业。相当一部企业属于旧式作坊型,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四〉农村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村不少村庄污水横流,各种垃圾乱扔乱放等现象到处可见,乡村道路标准低,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五〉 建设新农村缺乏长期的科学合理规划。

目前,在农村农户建楼房基本呈现无序状态,并有加剧趋势,标准不统一,多依老宅而建,依交通要道而建设,不协调,不整齐规范,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以上薄弱环节和问题,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二是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现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一家一户经营很难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促进就业有关政策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富余劳务的转移步伐,阻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