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落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业强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乡镇一线的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责无旁贷。我们要学习xxx的好经验,认真研讨总结xxx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交流推广xxx的做法和经验,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指导下,积极借鉴xxx的好做法,走出一条符合镇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实现防灾减灾工程全面达标。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以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 信息化、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其幅射带动能力。
我们镇长远规划新桥、宋桥、板桥三个小区域特色经济中心,不断推动生产力要素集聚和服务业发展,把“三桥”建设成为新型服务共享型农村社区,吸纳更多农民进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把农民变成镇民、市民,从而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落实惠民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不断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巩固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富余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确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四〉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形成文明社会风尚。
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提高医疗保护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合谐社会。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扎实推进农村规划与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正在进行的村镇规划体系工作,抓紧编制村庄规划,规范和指导新农村建设。撤消分散自然村,迅速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以点带面,搞好示范村建设;重点办好“水、路、电”三件实事;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把改变农村面貌与培养新型农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六〉 借力发展,积极发挥“帮扶驻村工作队”作用。
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地方都有对口帮扶单位,这些上级机关干部在争取和运用国家政策上都比乡镇干部得心应手,我们应主动与他们接触,多介绍情况,多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让工作队吃透镇情、村情,借助他们的人力、资金和相关政策优势,做到真帮真扶。
〈七〉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 有序推进。
建设新农村,推进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规划 工作和示范点建设中,应加强组织领导,由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配合,成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指导,明确建设规划、时序和内容,细化服务。同时加强对镇村干部和业务人员培训,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和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