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霸”为何敌不过名校普通生(3)

“证霸”为何敌不过名校普通生(3)

“证霸”找不到工作根在好高骛远

孙梦涛无疑属于“证霸”,当他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回顾起自己彪悍的“考证人生”,心底一定会涌起酸甜苦辣的滋味。即使抛开那些不是考来的、而是评来的各级荣誉证书,他拥有6个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在大学生中恐怕也实属少见。那么,拥有65个证书,他为何仍然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呢?是高分低能而致其学无所用吗?要我看,并非如此。

从报道来看,孙梦涛并非知识的“奴仆”、考试的“机器”,也谈不上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进入大学不久,他就发起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联系爱心企业资助学校贫困生,之后又组建了校园公益网,借助互联网传播爱心;因公益活动的出色表现,被河南省一家大型企业聘为董事长助理;考研失败后开过传媒工作室,运营得还不错。高分低能用到既注重学习又注重社会实践的他身上,显然不合适。

临毕业他仍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恐缘于好高骛远。在学校,他是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校内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还当过企业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或许正是这些耀眼的身份,使得他不愿平庸地走入社会,不愿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就像一些考入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毕业时非好工作不干,甚至宁愿沉迷网络或四处流浪,也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结婚、挣钱养家。

可以说,这位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与其曾经的荣誉或光环相匹配的工作,从而不愿屈就于普通的就业机会。或者说,他是找不到内心所期望的高薪工作、享受型工作、“高大上”的工作。事实上,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大学经历有多么辉煌,都属于过去,踏入社会则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零开始,从普通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另一事实是,一纸文凭走天下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荣誉证书及执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香饽饽”。哪怕拥有6个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也只表明求职者有了准入的理论条件。如今的用人单位,要看证书更要看能力。真正的能力,都是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若不调整好心态,过于美好的就业期望自然会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孙梦涛的求职遭遇,提醒其他大学毕业生:请理性对待证书考试,请冷静追逐荣誉奖励。考取一些证书之前,应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就业定位和清晰的规划,以免浑身都是刀没有一把利。实际工作能力,不是仅靠理论考试就能考出来的。证书是给别人看的,能力是自己的,踏踏实实地提升实际能力,梦想才有可能照亮现实。

【启示与思考】

投了简历却石沉大海,这在刚开始求职的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但是如果细想一下,我们很容易将这种状况跟学校、学历和能力联系起来。如果投射到孙梦涛身上,似乎也毫无违和感。因为安阳工学院在国内可谓不起眼,跟重点高校更无法相提并论。

若稍作分析,这种违和感就会很容易被击碎。大学四年,每个学年在校时间8个月,除过各种假期,算下来平均每个月要拿2个证书,四年下来才能坐拥65个而称“证霸”。尚且不论每个证书的含金量几何,花在上面的时间怕也难以计算。如果在简历上写清标明各个证书,难免会给招聘企业以十分夸张或博而不专的错位幻象。

现在的招聘单位多有针对性,需要在某一方面能力比较突出的人才。孙梦涛虽有多种实践经历,但似乎也没有在他的专业方面展示身手。至于他的学长所谓的“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的命题,不可能完全否定之,但也有存伪之处。即使“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规定以白纸黑字形式摆在招聘单位,现实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歧视也很常见。

现实中,像孙梦涛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且这种抱怨、牢骚极易传染,可能加剧毕业生的焦虑情绪。大量事实证明,若没有真才实学,光凭一纸光鲜学历,即便一时找到好工作,也不可能走太远;若真有能力,即使没有名校学历,一时找不到称心工作,前途也不可限量。如果毕业生一味纠结于这个“证霸就该有好工作”的伪命题,而不去勇敢地直面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则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