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究竟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等体制改革都迫在眉睫,各项改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抓住重点。重点是什么,显然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为什么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有人提出,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突出,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也有人提出,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应该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心;还有人提出,当前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应该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固然,这些问题都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地存在,但不能以此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因为中国生产力绝对水平比较低,分布不均衡。二是因为中国生产力的相对水平,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固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量仍然处于世界各国的后列;虽然个别领域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大多数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能用某项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若干年的时间差进行衡量,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三是因为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也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不完善。因为从整个社会阶段来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中国各项制度都处于不断完善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早在党的八大报告中已经确定,即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人说,今天中国生产力水平已经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比拟的,难道还落后吗?这一矛盾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在不断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中,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必然要向更高层次需要演进,而这一需要则是无穷尽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所谓落后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较的落后。既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由此也决定了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由此带动其他各项改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必然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里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2]由于生产力在不断发展,相应地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无止境,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无止境的,改革就是要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由此决定了改革是无止境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他还进一步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30。究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好的,不能用生产关系本身来衡量,其根本标准就是凡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凡是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不是好的。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超前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体制显然超越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承包制则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有的农村地区原有的土地承包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承包方式,实行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制以及合作社等新的形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