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执政,就是支持、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其主要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们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是党中央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设立的组织机构,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党中央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等党组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 坚持和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代表制度,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更好发挥代表在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推动“一府两院”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代表座谈会,就重大决策和工作征求代表意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性质、地位、特征和作用,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执政,就是支持、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其主要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所在,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我们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级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来自于人大,追根溯源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政治基础。只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我们的制度才有根基,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我们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党总结治国理政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民主与法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