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导致劣质需求
需求管理是现代宏观调控的核心。但目前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存在严重缺陷,它是以牺牲需求的质量来换取数量增加,因此将使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
首先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控的是利率,随着利率的下降,原来无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从而使得企业愿意进行这些投资。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投资的质量是下降的,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导致利率上升或经营环境恶化,相应项目的贷款就可能会变成烂账,引发金融危机。
再看财政政策。用财政政策刺激出来的投资的质量也是越来越低的,这跟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刺激出来的消费的质量也是越来越低的,比如,减税、发放消费券这些措施,通过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但这样刺激出来的消费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低的,因而质量越来越差。
创新导致优质需求
熊彼特把创新分为5大类,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原料创新。所有五种创新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刺激企业投资。产品创新造就新的消费热点,因而就导致好的投资机会。工艺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创新能够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原料创新能够降低原料成本,从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就越高。而市场创新能够扩大产品市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我国最近30多年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目前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市场创新的范例。
因此,刺激需求可以通过提高投资收益或者消费的边际效用来进行,这就需要鼓励创新,这种政策我们称之为“创新支持政策”。
创新支持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效果对比
凯恩斯主义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都可以用来调节需求,但二者在刺激需求方面的效果也不一样。
首先考虑经济的强健程度。所谓“经济的强健程度”,指的是经济对各种外来冲击的抵抗力。需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的抵抗力。需求的质量越高,经济的抗打击能力就越强,经济就越强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